昔有林处士,结庐邻峰巅。
年年不入城,梅花有佳联。
童鹤三数口,负郭十亩田。
弟侄列朝裾,咸平好时年。
人品既已高,奉养常充然。
嗟我何为者,日用买山钱。
爱诗不能佳,未了区中缘。
空有一寸心,羡杀处士贤。
饱看贵人面,不若饥看天。
搥床呼伯雅,且此相周旋。
有田足几时,卓哉坡翁言。
昔有林处士,结庐邻峰巅。
年年不入城,梅花有佳联。
童鹤三数口,负郭十亩田。
弟侄列朝裾,咸平好时年。
人品既已高,奉养常充然。
嗟我何为者,日用买山钱。
爱诗不能佳,未了区中缘。
空有一寸心,羡杀处士贤。
饱看贵人面,不若饥看天。
搥床呼伯雅,且此相周旋。
有田足几时,卓哉坡翁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佳境,通过对比自己与林处士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向往。
"昔有林处士,结庐邻峰巅。年年不入城,梅花有佳联。"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隐逸——林处士,他选择在山中建造茅庐,与世俗隔绝,每年的时间都不曾踏足城市,而是与梅花为伴,享受着那份超凡脱俗的美好。
"童鹤三数口,负郭十亩田。弟侄列朝裾,咸平好时年。人品既已高,奉养常充然。" 林处士的生活是自给自足,有着童仆和少量的田地,虽然家境不富,但他的亲族都担任官职,在太平盛世中过着平稳的生活。诗中的"人品既已高"表明林处士的人格魅力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而"奉养常充然"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对家人的供养是丰足且恒久的。
接下来的几句"嗟我何为者,日用买山钱。爱诗不能佳,未了区中缘。空有一寸心,羡杀处士贤。" 是诗人自嘲,他每天忙于赚取金钱以购买山林,而自己的诗歌创作又达不到理想的水平。他内心对于林处士那种高洁的品格和生活方式充满了羡慕之情,感到自己与之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最后几句"饱看贵人面,不若饥看天。搥床呼伯雅,且此相周旋。有田足几时,卓哉坡翁言。"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林处士的敬仰之情,即便是饱餐一顿去观看那些贵族人的面容,也不如在饥饿时仰望那广阔无垠的天空,更能体会到生命中的真谛。"搥床呼伯雅,且此相周旋"表达了诗人对林处士那种淡泊名利、与世俗保持距离的人生态度的赞赏。而最后一句"有田足几时,卓哉坡翁言。" 则是对林处士那自给自足且满足于现状生活的肯定。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
入到山房水自清,万竿修竹翠棱棱。
古潭夜印中天月,悟得无生几上乘。
渔师竟日渔,水族作斤卖。
小捐使鬼兄,大载获鳞介。
鲲鲸未易罗,所得亦殊态。
青蛙尽公私,朱鲔兼小大。
霜鲈尚贯针,土负或黏块。
轮囷积文螺,郭索走苍蟹。
湿沫相煦濡,自分煮姜芥。
岂知恻隐人,规作江湖贷。
因呼小青翰,放留舞澎湃。
趺坐延黑衣,号佛指清濑。
经翻流水篇,梵起鱼山呗。
倾盆带寒藻,圉圉看于迈。
惊疑或依蒲,喜跃或生喝。
快若鹰辞韝,欢如囚破械。
定非校人池,恐是馀不派。
愿汝藉佛力,永脱钩网债。
口腹聊尔耳,香饵莫渠爱。
《余居吴兴汎金溪上暇日率同志拿小舟载鱼鳖虾蟹命五比丘诵宝胜佛名若十二因缘法作梵呗舍之溪中坐间有请作诗以纪一时事者余辄为书云》【宋·葛立方】渔师竟日渔,水族作斤卖。小捐使鬼兄,大载获鳞介。鲲鲸未易罗,所得亦殊态。青蛙尽公私,朱鲔兼小大。霜鲈尚贯针,土负或黏块。轮囷积文螺,郭索走苍蟹。湿沫相煦濡,自分煮姜芥。岂知恻隐人,规作江湖贷。因呼小青翰,放留舞澎湃。趺坐延黑衣,号佛指清濑。经翻流水篇,梵起鱼山呗。倾盆带寒藻,圉圉看于迈。惊疑或依蒲,喜跃或生喝。快若鹰辞韝,欢如囚破械。定非校人池,恐是馀不派。愿汝藉佛力,永脱钩网债。口腹聊尔耳,香饵莫渠爱。
https://shici.929r.com/shici/SB7guvBw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