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为百川归,流派各有源。
清浊岂不异,皆可观其澜。
威仪动三千,意象非一端。
要知霄壤隔,乃在毫釐间。
毕公勤小物,垂训古不刊。
海为百川归,流派各有源。
清浊岂不异,皆可观其澜。
威仪动三千,意象非一端。
要知霄壤隔,乃在毫釐间。
毕公勤小物,垂训古不刊。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许谦所作,名为《赠江行父二首(其二)》。诗中以“海为百川归,流派各有源”开篇,描绘了大海汇聚百川,每条河流都有其源头的独特景象,形象地比喻了事物虽有差异,但都值得观察和欣赏的道理。接着,“清浊岂不异,皆可观其澜”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不同特性,并指出即使存在差异,也应从宏观角度去欣赏其整体之美。
“威仪动三千,意象非一端”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内在思想,都丰富多变,无法用单一的角度去完全理解或概括。“要知霄壤隔,乃在毫釐间”则揭示了事物之间看似巨大的差异,实际上可能仅存在于细微之处,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
最后,“毕公勤小物,垂训古不刊”表达了对古代先贤勤于小事、留下不朽教诲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世界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之美的独特感悟。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无用于人。
下拥肿而上辚菌,桷不桷兮轮不轮。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栋,诸侯斲大辂兮材又不中。
唯我病夫,或有所用。
用尔为几,承吾臂支吾颐而已矣。
不伤尔性,不枉尔理。尔怏怏为几之外,无所用尔。
尔既不材,吾亦不材,胡为乎人间裴回?
蟠木蟠木,吾与汝归草堂去来。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
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
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
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自怜幽会心期阻,复愧嘉招书信频。
王事牵身去不得,满山松雪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