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隐君能惯,青天白眼宽。
貌肥占道胜,禄去易身安。
鸟迹携书对,藤花倚树看。
枋榆非不乐,何用羡扶抟。
酒隐君能惯,青天白眼宽。
貌肥占道胜,禄去易身安。
鸟迹携书对,藤花倚树看。
枋榆非不乐,何用羡扶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创作的《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中的第三首。通过“酒隐君能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饮酒的从容与自在,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青天白眼宽”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豁达心境,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都保持着平等而宽广的关系。
“貌肥占道胜,禄去易身安。”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即使身体肥胖,只要内心充实,就能在世间占有一席之地;而当官职和财富离去时,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才是真正的财富。
“鸟迹携书对,藤花倚树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他以书为伴,与飞鸟相对,欣赏藤花在树上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枋榆非不乐,何用羡扶抟。”枋榆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树木,也象征着平凡而稳定的生活。诗人认为,这样的生活同样可以带来快乐,无需羡慕那些追求高飞远行的人。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真实生活的肯定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书籍、友情等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生活质朴的追求。
卢泉之木百尺长,下荫泉色如木苍。
蘋风荷雨洒面凉,倒影摇荡天沧浪。
网登锦鳞蒲荇香,何以贯之柳与杨。
古来希价入咸阳,贪功害能相中伤。
君今已出纷争外,但思烟波春渺茫。
奉亲安乐一杯水,卢泉之滨可忘死。
弃置锄犁就车马,从来计出古人下。
尘埃好在三尺桐,不疑万世期子野。
明经使者著书郎,风雨乘驲忘夙夜。
回车过门问无恙,何意深巷勤长者。
圣师之后盖多贤,领略世故有馀暇。
白面长身虽不见,好古发愤尚类也。
自然身如警露鹤,每先鸣鸡整初驾。
北行河决所至郡,肃肃王命哀鳏寡。
力排滹沱避城郭,深泽疲民且田舍。
贾生三策藏胸中,羿矢百中不虚舍。
行归定拜关内侯,但赐黄金恐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