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思量。万虑皆忘。坐两班、大众禅床。
粗衣遮体,粝饭充肠。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
功课寻常。道行非狂。爱山中、白昼偏长。
翠苔岩洞,绿竹山房。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
无物思量。万虑皆忘。坐两班、大众禅床。
粗衣遮体,粝饭充肠。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
功课寻常。道行非狂。爱山中、白昼偏长。
翠苔岩洞,绿竹山房。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
这首元代明本的《行香子》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宁静的僧人生活画面。诗人以无物萦怀,万虑俱消开篇,强调内心的澄净与超脱。"坐两班、大众禅床"写僧众集体修行,生活简单到只有粗布衣裳蔽体,糙米充饥,但精神世界却丰富深沉。
接着,诗人描述了日常修行的平凡与专注:"有一函经,一佛像,一炉香",这三样物品象征着信仰和对佛法的虔诚。他强调的是内心的修行而非物质的追求,"功课寻常,道行非狂",表明他的修行并非狂热,而是持之以恒的日常功课。
"爱山中、白昼偏长",表达了僧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时间似乎更为悠长。"翠苔岩洞,绿竹山房"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有一天风,一天月,一天凉",以自然景象暗示心境的清凉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元代佛教徒的禅定生活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