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本来长自在。灵通昭彻光无碍。
因被无明风恼害。真如海。等闲吹动波千派。
五蕴山头云叆叇。遮藏心月无光彩。
六贼会须知悔改。除贪爱。刹那跳出娑婆界。
理性本来长自在。灵通昭彻光无碍。
因被无明风恼害。真如海。等闲吹动波千派。
五蕴山头云叆叇。遮藏心月无光彩。
六贼会须知悔改。除贪爱。刹那跳出娑婆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可旻的《渔家傲·其七》。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表达了对精神自由和内心觉醒的向往。
"理性本来长自在。灵通昭彻光无碍。" 这两句开篇便揭示了作者对于本体清明、不受外界干扰的追求,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因被无明风恼害。真如海。等闲吹动波千派。" 无明指的是对真理的不知和迷惑,诗人借此表达了世间纷扰如何影响人的心灵,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
"五蕴山头云叆叇。遮藏心月无光彩。" 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这里比喻为障碍真心的山头,云雾缭绕,意味着这些世间的感官和认知往往遮蔽了本来的明净之心。
"六贼会须知悔改。除贪爱。刹那跳出娑婆界。" 六贼通常指的是六个外部的诱惑或烦恼,诗人强调要认识到这些烦恼的危害并进行改正,抛弃贪婪和爱欲,从而能够瞬间超脱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精神解放的渴望,以及通过内在修行来达到这种状态的决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一种追求本真、超越尘世的高远境界。
高阁凝虚翠,虚斋泛碧川。
七峰连秀色,万户锁晴烟。
风物悲游子,登临集众贤。
伊蒲修净供,香雾缭芳筵。
嗜酒陶元亮,狂吟白乐天。
嫩菱披紫角,新荔擘红圆。
文字真清饮,溪山结胜缘。
画桥横螮蝀,绣岭卧蜿蜒。
落日生气霭,移舟信溯沿。
星河光耿耿,风露气涓涓。
山吐三更月,人游半夜船。
乱萤行熠耀,宿鹭立联拳。
尽兴忘归棹,衔杯约倒莲。
乘槎疑犯汉,御气欲登仙。
但有诗千首,何妨谪九年。
深惭二三子,陪我亦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