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昔见机,解绶同归去。
当时富贵者,讵识归田趣。
譬之凤凰乌,千仞见高举。
纷纷道傍人,叹息两贤傅。
能以仁为宅,复以义为路。
赐金亦云多,君储两深顾。
明此代谢理,匪为邀声誉。
行行适桑梓,去去远尘务。
生理不足论,延宾畅情素。
知止斯无殆,明哲当早悟。
幸有旧田庐,非无子孙虑。
后人继高躅,贤名亦同著。
二疏昔见机,解绶同归去。
当时富贵者,讵识归田趣。
譬之凤凰乌,千仞见高举。
纷纷道傍人,叹息两贤傅。
能以仁为宅,复以义为路。
赐金亦云多,君储两深顾。
明此代谢理,匪为邀声誉。
行行适桑梓,去去远尘务。
生理不足论,延宾畅情素。
知止斯无殆,明哲当早悟。
幸有旧田庐,非无子孙虑。
后人继高躅,贤名亦同著。
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咏二疏》描绘了两位古代官员疏放归隐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中提到“二疏昔见机”,暗指他们看透世事,选择回归田园,与富贵者不甚理解的归隐之乐形成对比。诗人将他们的归隐比作凤凰翱翔于千仞高空,象征其超凡脱俗。众人对他们离去的举动表示惋惜,但诗人赞赏他们以仁义为生活准则,即使皇帝赏赐丰厚,也未动摇其决心。
诗中强调,他们的行为并非为了求取名声,而是出于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他们回到家乡,远离尘世纷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宾客畅谈心志,体现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诗人提醒读者,知止则无咎,明智之人应早早领悟这种生活态度。他们虽有子孙考虑,但仍坚持自己的选择,期待后人能继承他们的美德,使贤名流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赞扬了古代贤者淡泊名利、追求真我生活的高尚情操,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意义。
绝塞驱驰有底忙,病馀归思绕江乡。
雁飞不到楚天远,蝶梦可堪春昼长。
满地香红初过雨,一帘风絮正斜阳。
愁边赖有新诗在,强劈吟笺付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