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盘羊肠坂,路如羊肠曲。
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
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
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盘盘羊肠坂,路如羊肠曲。
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
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
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晋冀纪行十四首(其八)羊肠坂》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险阻。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将山路比作“盘盘羊肠坂”和“羊肠曲”,形象地展现了道路的曲折蜿蜒和陡峭难行。诗人强调了行走的艰难,“峻陡苦踯躅”,形容步步维艰,上无援手,下有乱石,令人举步维艰,不得不频频叹息。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进一步描绘了行人面对险境的惊惧和车辆损坏的常见情景,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听说的太行山险阻的切身感受,如今亲眼所见,更加深刻体会到“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的道理,即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就无法真正理解安逸生活的来之不易。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困苦,寓含了人生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