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幽穴閟云烟,玉宇琼楼锁洞天。
自向壶中飞日月,更于物外起山川。
刘公隐后今谁继,张湛仙来不记年。
紫府若容幽客到,诛茅欲卜隐屏前。
沈沈幽穴閟云烟,玉宇琼楼锁洞天。
自向壶中飞日月,更于物外起山川。
刘公隐后今谁继,张湛仙来不记年。
紫府若容幽客到,诛茅欲卜隐屏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邃幽静的洞穴,被云烟环绕,仿佛是人间仙境。诗人以“玉宇琼楼锁洞天”之句,将洞穴内的景象比作仙界的宫殿,充满了神秘与高雅的气息。接着,“自向壶中飞日月,更于物外起山川”,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洞穴内部的时间流逝和外部的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的意境。
“刘公隐后今谁继,张湛仙来不记年”,这里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位隐士刘安和张湛,表达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像他们一样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已经不多见了。
最后,“紫府若容幽客到,诛茅欲卜隐屏前”,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探访这样的洞天福地,并希望能在其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之地的愿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的追求。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