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随口赠天树和尚》
《随口赠天树和尚》全文
明 / 王应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菩提无树树生天,尽扫滋培付自然。

借问根花何处现,法云飞遍雨三千。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对生命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菩提无树树生天”,以“菩提”象征觉悟与智慧,却言其“无树”,暗示在世俗眼中看似无迹可寻的真理,实际上却蕴含于万物之中,如同树木生于自然,自然而然地生长。这句诗巧妙地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的自然现象相融合,寓意着真理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需刻意追寻。

次句“尽扫滋培付自然”,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的力量与智慧。这里的“滋培”指的是培育、滋养,诗人将这一过程完全交付给自然,意味着真正的成长与繁荣,应当顺其自然,不需人为干预。这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对生命内在力量的肯定。

第三句“借问根花何处现”,以一个疑问句引入,似乎在探寻某种难以言喻的真理或美好。这里的“根花”既可理解为植物的根部与花朵,也可象征内心深处的智慧与美好。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这些美好的事物究竟从何而来?是源于自然的馈赠,还是内心的觉醒?

最后一句“法云飞遍雨三千”,以“法云”比喻佛法的广泛传播,如同雨水滋润大地一般,遍及三千大千世界。这里不仅强调了佛法的普世性和影响力,也隐含了诗人对佛法能净化人心、带来普遍福祉的期许。同时,“飞遍雨三千”也象征着真理与智慧的传播无远弗届,能够触及每一个人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自然、真理与智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诗人以禅宗的视角,表达了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王应斗
朝代:明

王应斗,彭泽蒋家巷人,为新安琅琊王氏八房后裔,字士光,号彭泽羡人。
猜你喜欢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

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八十二

七宝装成射雉场,人间还阅几齐梁。

潘妃自踏金莲去,不见年年春草长。

(0)

三花斛三首·其三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0)

寄怀三首·其一

鸟兽死有用,羽角筋革齿。

辇挽入工师,饰作军国器。

玉食白如瓠,瞑目已腐秽。

生者不敢留,埋藏与蝼蚁。

百年富贵身,孰若鸟兽类。

唯有令名人,终古如不死。

(0)

送孙宾老守三池二首·其一

自艺心田岁自收,天翁两眼月临秋。

近臣荐鹗方成表,吉梦逢刀遂得州。

吏术无多非问马,机心已尽不惊鸥。

三溪便是桃源路,更欲武陵何处求。

(0)

寄舍弟忠原臣二首·其二

读书也自硕为官,不道驱车值路难。

今日时清身拓落,何人喜极涕汍澜。

未从玄圃安丹鼎,终倚扶桑把钓竿。

兰岳夜来秋雨急,松云深护鹤巢寒。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