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及馀月,身与万物旅。
鴶鵴鸣我前,千山富梅雨。
忧食及麦秋,憩劳恋槐午。
深嶂留馀春,高原逆初暑。
芳景一以移,恍若岁无主。
空缅曲宴赏,方乖浣花侣。
长为陌头人,日月不我与。
西行及馀月,身与万物旅。
鴶鵴鸣我前,千山富梅雨。
忧食及麦秋,憩劳恋槐午。
深嶂留馀春,高原逆初暑。
芳景一以移,恍若岁无主。
空缅曲宴赏,方乖浣花侣。
长为陌头人,日月不我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行途中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句“西行及馀月,身与万物旅”开篇即点明行程,诗人与万物一同西行,暗示着旅途的漫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接着,“鴶鵛鸣我前,千山富梅雨”两句,通过生动的鸟鸣声和满山的梅雨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生机与湿润之美。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与之对话,体验着四季更迭带来的不同感受。
“忧食及麦秋,憩劳恋槐午”则转而表达对生活的忧虑与对休息的渴望。麦秋时节,诗人可能在为食物担忧,而午后在槐树下小憩,心中却充满了对宁静的眷恋。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对片刻安宁的向往。
“深嶂留馀春,高原逆初暑”描绘了春天的余韵在深谷中回荡,而高原上却已感受到初夏的炎热。这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诗人旅程的不断前行,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芳景一以移,恍若岁无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仿佛一年的主宰权被时间悄悄夺走。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是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情感体验。
最后,“空缅曲宴赏,方乖浣花侣。长为陌头人,日月不我与”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忧虑。他自嘲地称自己为“陌头人”,意味着他始终在路上,无法停留享受生活,日月匆匆,似乎与他无关。这种自我反思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生活、时间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记录,更是心灵之旅的写照,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万树垂杨拂御沟,溶溶漾漾绕神州。
都缘济物心无阻,从此恩波处处流。
音书不可论,河塞雪纷纷。
雁足期苏武,狐裘见薛君。
城池通紫陌,鞍马入黄云。
远棹漳渠水,平流几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