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峰舟少阻,精舍可桥通。
竹映阶苔绿,桃侵佛幔红。
心萦章贡外,情寄笑谈中。
坐久愁烦渴,供茶爱远公。
两峰舟少阻,精舍可桥通。
竹映阶苔绿,桃侵佛幔红。
心萦章贡外,情寄笑谈中。
坐久愁烦渴,供茶爱远公。
这首宋朝赵公豫所作的《陪钱塘马先生游两峰僧寺》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友人游览僧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两峰舟少阻,精舍可桥通”,开篇即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山水之间,舟行受限于狭窄的水域,而僧舍则巧妙地利用桥梁连接,展现出一种既受限又通达的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景象。
颔联“竹映阶苔绿,桃侵佛幔红”,进一步描绘了僧寺内的景致。竹影斑驳,映照在青苔覆盖的石阶上,一片生机盎然;桃花则似乎越过佛幔,将一抹鲜红带入静谧的寺庙之中,色彩对比鲜明,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活力。
颈联“心萦章贡外,情寄笑谈中”,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触。章贡,这里指代的是江西的章江和贡水,象征着远方的山水。诗人的心思却在这次游历中得到了释放,情感在与友人的交谈中得以寄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尾联“坐久愁烦渴,供茶爱远公”,最后点明了诗人长时间停留后的感受。在僧寺中坐久了,难免会感到口渴,但此时,一杯由远公(此处可能指寺中的僧侣)提供的茶,不仅解渴,更让诗人感受到了僧寺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僧侣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僧寺文化的独特感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睿德在青阳,高居视中县。
秦城连凤阙,汉寝疏龙殿。
文物照光辉,郊畿郁葱茜。
千门望成锦,八水明如练。
复道晓光披,宸游出禁移。
瑞气朝浮五云阁,祥光夜吐万年枝。
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
秦汉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构云碧。
汾祠雍畤望通天,玉堂宣室坐长年。
鼓钟西接咸阳观,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宫诫前失,辅德钦贤政惟一。
昆虫不夭在春蒐,稼穑常艰重农术。
邦家已荷圣谟新,犹闻俭陋惜中人。
豫奉北辰齐七政,长歌东武抃千春。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闻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日落江清桂楫迟,纤鳞百尺深可窥。
沈钩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