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怀》
《感怀》全文
唐 / 鲍溶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宿心不觉远,事去劳追忆。

旷古川上怀,东流几时息。

门前青山路,眼见归不得。

晓梦云月光,过秋兰蕙色。

(0)
注释
宿心:夜晚的思绪。
不觉:不知不觉。
远:远方。
事去:过去的往事。
劳追忆:费力回忆。
旷古:自古以来。
川上:江河之上。
东流:向东流淌的江水。
几时:何时。
息:停止。
门前:在门前。
青山路:青翠的山路。
归不得:不能回家。
晓梦:清晨的梦境。
云月光:云中的月光。
过:穿过。
秋兰:秋季的兰花。
蕙色:蕙草的颜色。
翻译
夜晚思绪飘向远方,旧事追忆劳神伤
自古以来江河无尽,东流何时能停歇
门前青山依旧在,眼前却无法归家
清晨梦境中月光如云,穿过秋兰与蕙草的色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感怀》,是一首表达乡愁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之作。诗中“宿心不觉远,事去劳追忆”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过往的记忆依然深刻,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内心的思念并未减退,只是徒增哀愁。

“旷古川上怀,东流几时息”此处以河水的永恒流动比喻时间的不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事物无常的感慨。河水向东流去,不知何时能得以止息,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往昔的思念和追怀无法停止。

“门前青山路,眼见归不得”则是诗人面对故乡的山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归的情形。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深切乡愁和无尽的离愁。

最后,“晓梦云月光,过秋兰蕙色”通过梦境中的云月之美,以及秋天兰花蕙草的淡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怀念。这里的“晓梦”可能是诗人在清晨醒来后的感受,那美好的梦境如同过眼云烟,而秋日的兰花蕙草则让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历史和个人记忆的深切情感,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鲍溶

鲍溶
朝代:唐   字:德源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猜你喜欢

行香子·寒意方浓

寒意方浓。
暖信才通。
是晴阳、暗拆花封。
冰霜作骨,玉雪为容。
看体清癯,香淡伫,影朦胧。
孤城小驿,断角残钟。
又无边、散与春风。
芳心一点,幽恨千重。
任雪霏霏,云漠漠,月溶溶。

(0)

南乡子·多病带围宽

多病带围宽。
未到衰年已鲜欢。
梦破小楼风马响,珊珊。
缺月无情转画栏。
凉入苎衾单。
起探灯花夜欲阑。
书册满床空伴睡,慵观。
拈得渔樵笛谱看。

(0)

鹧鸪天 春暮

沈水香销梦半醒。
斜阳恰照竹间亭。
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0)

卖花声·秋色满层霄

秋色满层霄,剪剪寒飙。
一襟残照两无聊。
数尽归鸦人不见,落木萧萧。
往事欲魂消。
梦想风标。
春江绿涨水平桥。
侧帽停鞭沽酒处,柳软莺娇。

(0)

摸鱼儿·问山中

问山中、小桃开后,曾经多少晴雨。
遥知载酒花边去,唱我旧歌金缕。
行乐处。
正蝶绕蜂围,锦绣迷无路。
风光有主。
想倚杖西阡,停杯北望,望断碧云暮。
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
年来老子安否。
一春一到成虚约,不道树犹如此。
烦说与。
但岁岁、东风妆点红云坞。
刘郎老去。
待有日重来,同君一笑,拈起看花句。

(0)

清平乐 宫怨

珠帘寂寂。
愁背银缸泣。
记得少年初选入。
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
而今冷落长门。
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