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岁清淮路,淹留数问津。
风平天合水,舟进树迎人。
饥鹜贪鱼没,高鸿望渚遵。
楚乡梅柳意,相慰似先春。
晚岁清淮路,淹留数问津。
风平天合水,舟进树迎人。
饥鹜贪鱼没,高鸿望渚遵。
楚乡梅柳意,相慰似先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的江景图。在宁静的清风中,诗人在淮河岸边行走,心境平和而又带有一丝留恋。水天一色,船只徐徐前进,而岸上的树木似乎也在迎接过往的旅人。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诗中“饥鹜贪鱼没”一句,表现了鸟儿捕食的生机,也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简单乐趣的一种向往。而“高鸿望渚遵”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那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两句“楚乡梅柳意,相慰似先春”,通过对梅花和柳树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这里的“先春”可能指的是去年春天,或是更早的一段时间,用以衬托目前的情感状态,使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长的回忆色彩。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抒情性质较强,意境清新淡雅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一份超脱世俗的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