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四首·其二》
《感事四首·其二》全文
清 / 曹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秣陵杨柳又依依,芳草青春战马肥。

镇静可能观后效,羁縻枉自说先机。

逃诛马谡终亡邑,失计陈平莫解围。

灞上棘门成底事,英雄痛惜泪沾衣。

(0)
鉴赏

此诗《感事四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曹俊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首句“秣陵杨柳又依依”,以江南春日的景色开篇,杨柳依依,春意盎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历史反思。接着,“芳草青春战马肥”一句,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战争的残酷并置,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镇静可能观后效,羁縻枉自说先机”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中策略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有时看似冷静的决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过分强调先机和策略,却往往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失败的结果。这种辩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逃诛马谡终亡邑,失计陈平莫解围”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马谡因失算而导致街亭失守,陈平虽有智谋但未能解救危局,这两段故事都反映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智慧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其局限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对后世有所警示。

最后,“灞上棘门成底事,英雄痛惜泪沾衣”两句,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时空,灞上棘门,历史上著名的战场,英雄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泪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敬和对历史悲剧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综上所述,《感事四首(其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也蕴含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与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曹俊
朝代:清

字章民,号蔗畦,宗玮次子,诸生。著有淮南磨盾草、梦蕉吟草。章民为宗玮先生次子,工诗词,与其兄镜云及弟肩吾远模并传承其家学,而诗则以章民为尤工,李小湖先生雅爱重之,尝题其淮南磨盾草云:气短他乡一敝裘,归来城郭但荒邱。增吟欲释淮南感,春草王孙别有愁。淮南磨盾草者,咸丰庚申之乱,粤逆扰苏常,江以北举办团练,晏彤甫星使檄章民办如皋泰兴团练时作也。章民磊落多才,既不遇旋侘傺困顿以卒,人皆惜之。
猜你喜欢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其二

兰桡画舸转花塘,水映风摇路渐香。

任兴不知行近远,更怜微月照鸣榔。

(0)

杭州卢录事山亭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0)

赠韩协律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爱漱寒泉。

门闲多有投文客,身病长无买药钱。

岭寺听猿频独宿,湖亭避宴动经年。

亲知尽怪疏荣禄,的是将心暗学禅。

(0)

送僧

客行皆有为,师去是闲游。

野望携金策,禅栖寄石楼。

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

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

(0)

将之上京留别淮南书记李侍御

半似无名位,门当静处开。

人心皆向德,物色不供才。

酒兴春边过,军谋意外来。

取名荣相府,却虑诏书催。

(0)

废宅花

数树荒庭上,芬芳映绿苔。

自缘逢暖发,不是为人开。

色艳莺犹在,香消蝶已回。

相从无胜事,谁向此倾杯。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