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持国光禄堂赏梅兼寄彝叟德孺》
《和持国光禄堂赏梅兼寄彝叟德孺》全文
宋 / 范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叨荣报国老无成,辞疾还乡负物情。

身近良朋如倚玉,心怀诸弟若摇旌。

成行每羡随阳雁,得友何惭出谷莺。

光禄官閒容谒告,扫除门巷待同行。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纯仁所作的《和持国光禄堂赏梅兼寄彝叟德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叨荣报国老无成,辞疾还乡负物情。”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有幸为国效力,但年岁已高,未能有所建树,同时因病辞官返乡,内心感到愧疚。这里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自己未能尽责的自责。

颔联“身近良朋如倚玉,心怀诸弟若摇旌。”诗人以“良朋”比作珍贵的玉石,表达对朋友的珍视;以“诸弟”比作摇动的旗帜,象征兄弟间的情谊如同旗帜般鲜明,共同指向目标。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

颈联“成行每羡随阳雁,得友何惭出谷莺。”诗人羡慕大雁成群结队地向阳飞翔,表达了对团结协作的向往;同时,以出谷的黄莺比喻得到朋友的帮助,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振翅高飞,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与自信。

尾联“光禄官闲容谒告,扫除门巷待同行。”诗人作为光禄官,虽然职务清闲,但仍愿意请假,期待与朋友一同拜访,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与期待。同时,诗人希望清扫门户,欢迎朋友们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作者介绍
范纯仁

范纯仁
朝代:宋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天圣五年(1027年)六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猜你喜欢

送龙司理被徵

初闻循吏赐黄金,旋见徵书入禁林。

别日秋霜飞旆满,异时春雨讼庭深。

朝廷岂少批鳞事,湖海能无谏猎心。

此去君名高扣阁,不妨子计老抽簪。

(0)

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其一

曾沾拂拭与群髦,回首垂髫已二毛。

斗色旧为雷焕剑,风尘今愧吕虔刀。

峰过衡岳鸿偏晚,水入湘江鲤更劳。

不待蓟门逢玉树,久知贤叔似山涛。

(0)

游善权寺僧云距长兴可两舍因怀徐子与

共识菰城指掌间,踟蹰尊酒未堪攀。

弦中孤鹤泠然去,镜里浮云杳自閒。

罨画溪分一湖水,卖茶人共两兴山。

相知莫笑王猷懒,安道于今善闭关。

(0)

助甫宦楚久不得书赋此为寄

高枕沧江岁屡移,渚宫旌节未应迟。

虚劳白雁三湘转,依旧青山九处疑。

老去交游随态失,怪来辞赋畏穷知。

吴门岂少耕桑侣,为忆燕台握手时。

(0)

马太史负图过园亭作

梁园脩竹赋谁传,总为相如席更前。

万里关河秋月共,十年湖海岁星偏。

吟蝉露叶时孤抱,坐鹊风枝忽对悬。

来往深杯应莫拒,旧游回首各茫然。

(0)

读大复先生诗因遗其甥袁将军

舍人罢视西京草,寂寞空城付野蒿。

海上虚怜騕䮍骨,人间尚有凤凰毛。

河盘砥柱千流转,天入中原二曜高。

闻道将军成宅相,不妨诗卷属弓櫜。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