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其一》
《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其一》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曾沾拂拭与群髦,回首垂髫已二毛。

斗色旧为雷焕剑,风尘今愧吕虔刀。

峰过衡岳鸿偏晚,水入湘江鲤更劳。

不待蓟门逢玉树,久知贤叔似山涛。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陈司理公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其子太史君在蓟门相聚的感慨。

首联“曾沾拂拭与群髦,回首垂髫已二毛。”以“曾”字开头,回忆起与陈司理公交往的往事,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从青丝到白发,岁月无情。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群髦”与“二毛”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光的飞逝,也体现了诗人对陈司理公的深厚情谊。

颔联“斗色旧为雷焕剑,风尘今愧吕虔刀。”运用典故,将陈司理公比作古代名剑,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愧”字,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风尘中未能像吕虔那样成就一番事业,暗含对自己未能更好地报答陈司理公的歉意。

颈联“峰过衡岳鸿偏晚,水入湘江鲤更劳。”进一步描绘了与陈司理公相聚的场景,以自然景象比喻人情,用“鸿”和“鲤”分别象征着远方的友人和深厚的友情。通过“偏晚”和“更劳”两个词,既表达了相聚的不易,也强调了友情的珍贵。

尾联“不待蓟门逢玉树,久知贤叔似山涛。”以“玉树”比喻陈司理公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陈司理公的赞美。同时,通过“久知”和“似山涛”,不仅赞扬了陈司理公的高尚品德,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如同山涛般稳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以及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陈司理公及其家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情和品德的赞美。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从军行

束发从飞将,长驱下玉关。

秋霜明宝剑,朔雪拥雕鞍。

晓角边城苦,悲笳旅梦残。

何时净疆埸,歌吹入长安。

(0)

秋日过村友

老翁家住瀼田西,占断风光花满畦。

岩桂香浮秋气早,江枫红映夕阳低。

浩歌閒引林间鹤,沈醉能闻午夜鸡。

最喜岁丰新酿熟,时邀六逸过潜溪。

(0)

题画小言·其二

比屋可封之俗,归来不是无舟。

坐看今春又过,乡心遥挂浮丘。

(0)

重辑内阁藏书有述

圣朝崇艺文,网罗古所稀。

牙签列万轴,缥帙映黄扉。

匪誇图籍富,钩深在玄机。

微臣职编缉,仰占东壁辉。

芸荪润几席,风清午漏微。

恣览岂足多,望洋道岸希。

默思备顾问,守要以为归。

(0)

北墅

红桥出水涯,十里北塘赊。

村径通商舶,烟波系钓槎。

竹支茶灶稳,柳护酒旗斜。

况近读书处,时来得看花。

(0)

水竹居为朱克恭赋

碧水澄潭自作洲,琅玕多种屋东头。

旋烧新笋当茶灶,时斫嘉鱼上钓舟。

客至好从明月饮,居閒何必五湖游。

我家旧在梅溪上,遥忆清风度早秋。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