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出水涯,十里北塘赊。
村径通商舶,烟波系钓槎。
竹支茶灶稳,柳护酒旗斜。
况近读书处,时来得看花。
红桥出水涯,十里北塘赊。
村径通商舶,烟波系钓槎。
竹支茶灶稳,柳护酒旗斜。
况近读书处,时来得看花。
这首诗描绘了北墅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
首联“红桥出水涯,十里北塘赊”,以红桥为引子,描绘了一幅从水边延伸出的长桥景象,桥下是延展至十里的北塘,画面开阔而富有层次感。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红”与“水涯”的结合,既突出了桥梁的醒目,又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氛围。
颔联“村径通商舶,烟波系钓槎”,转而描绘了乡村与商业的交融。村中的小路连接着繁忙的商船,展现了乡村经济的活力。同时,远处的烟波中停泊着钓鱼的小舟,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渔人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颈联“竹支茶灶稳,柳护酒旗斜”,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情趣。竹林间稳稳放置的茶灶,不仅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也暗示了人们在劳作之余享受茶歇的惬意。而柳树掩映下的酒旗斜挂,更增添了几分乡村酒肆的温馨与热闹。
尾联“况近读书处,时来得看花”,点明了地点靠近读书之处,暗示了此处不仅风景宜人,还适合读书学习。同时,时而能观赏到花朵,更是增添了生活的美好与诗意。这一句将自然美景与文化氛围巧妙融合,表达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墅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佳作。
丽圃横长笛,秋风感慨声。
一吹山石裂,三弄波涛萦。
江空翠蛟泣,夜静苍龙鸣。
鹤怨云巢冷,猿啼月岭明。
嫠妇悲秋泪,孤臣去国情。
遗音尤激烈,高调转凄清。
曲终情未尽,目送数峰青。
记西皋、丝莺絮柳,琴樽灯火萧寺。
兰亭雪夜风流甚,谢傅门庭罗绮。今徙倚。
看柿叶、翻时愁赋安仁诔。搴蓉揽芷。
念吹笛梅边,暗香疏影,频寄一双鲤。
红牙拍、零落当年七子。相逢尔我燕市。
曲尘飞上青青鬓,秋色祇添憔悴。初度矣。
怅黄菊、朱萸难买东篱醉。笔床砚几。
向三泖潮回,九峰翠滴,图画说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