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绿畦头菜,冬山不许,卸妆成睡。
冷露谁披,向长空送出,画中螺髻。
晚风桕舞,散秋影、晴霞余绮。
穷望眼、暮雨朝云更好,巫峰十二。手录吴船片纸。
感迁流、浪萍如寄。楚天外、甚乌衣巷陌,江令门第。
换尽玳梁旧燕,剩野泽霜鸿唳。
新来怕上层楼,但余清泪。
浓绿畦头菜,冬山不许,卸妆成睡。
冷露谁披,向长空送出,画中螺髻。
晚风桕舞,散秋影、晴霞余绮。
穷望眼、暮雨朝云更好,巫峰十二。手录吴船片纸。
感迁流、浪萍如寄。楚天外、甚乌衣巷陌,江令门第。
换尽玳梁旧燕,剩野泽霜鸿唳。
新来怕上层楼,但余清泪。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浓绿畦头菜,冬山不许,卸妆成睡。” 开篇即以“浓绿”、“冬山”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秋日景象。冬日的山峦仿佛卸下了夏日的装扮,沉睡于寂静之中,而畦头的绿菜则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冷露谁披,向长空送出,画中螺髻。” 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天空,冷露在空中飘洒,如同画中的螺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一句不仅描绘了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的美丽景象,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晚风桕舞,散秋影、晴霞余绮。” 晚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而夕阳的余晖洒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构成了一幅动与静、明与暗交织的画面。
“穷望眼、暮雨朝云更好,巫峰十二。” 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与赞美。在风雨交加的时刻,远处的山峰更加迷人,仿佛是神话中的巫山十二峰,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手录吴船片纸,感迁流、浪萍如寄。” 词人通过回忆过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如同漂泊的船只和随波逐流的浮萍,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漂泊感。
“楚天外、甚乌衣巷陌,江令门第。” 这里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场景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换尽玳梁旧燕,剩野泽霜鸿唳。” “玳梁”指的是雕梁画栋,此处指代豪华的居所;“霜鸿”则是指大雁,它们在寒冷的季节南飞,象征着生命的迁徙与追求。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新来怕上层楼,但余清泪。”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站在高楼上,只能留下几行清泪,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