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妖艳冠花曹。
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妖艳冠花曹。
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这首诗《杏花》由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杏花的独特魅力与春日的生机。
首句“浅注胭脂剪绛绡”,以“浅注胭脂”形容杏花花瓣的颜色,如同轻轻点染的胭脂,而“剪绛绡”则形象地描绘出花瓣轻薄如丝,色彩鲜艳欲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杏花的色泽之美,更赋予其一种温婉而娇艳的气质。
次句“独将妖艳冠花曹”,“妖艳”二字生动地刻画了杏花的风姿绰约,仿佛在众多花卉中独领风骚,成为花中的佼佼者。“冠花曹”则进一步强调了杏花在百花之中的独特地位和出众之美。
第三句“春心自得东君意”,“春心”既指春天的心意,也暗含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东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象征着春天的力量与生机。这一句表达了杏花在春天的呵护下,自由自在地绽放,仿佛得到了春神的宠爱,展现出一种自然而又和谐的生命力。
最后一句“远胜玄都观里桃”,将杏花与玄都观中的桃花进行对比,暗示杏花不仅在颜色、形态上独具特色,其内在的品质和精神风貌也超越了其他花卉。玄都观是唐代长安的一处名胜,以其繁盛的桃花著称,此处以“远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杏花的极高赞誉,认为杏花在春日里的美丽与韵味,远超于传统的桃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特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
家本儒流,身穿逢掖,出入义途仁里。
洞鉴机心,冥搜海岳,博得一贫如洗。
作赋南宫,吟诗北苑,万句不如杯水。
问先生、何苦如斯,秖是好之不已。
最爱是、竹寺秋眠,花楼夜饮,醉倒不知天地。
礼法之徒,是非评论,看得不如蝼蚁。
勘破兴亡,超乎流俗,莫怪不营生理。
吐胸中、万斛珠玑,有几个富人能比。
雪蓬散人有妫裔,翰墨游心与神契。
摹临秘帖追晋风,挥洒雄文明古制。
荜门铁限人争求,荒郊瘗笔应成丘。
妩媚云霞晴变态,倾斜风雨寒飕飕。
伊予与君共乡县,结交自昔忘贫贱。
衔杯拓落胆气豪,江楼野寺书题遍。
借问君书初若何,君言妙悟应闻歌。
谐音本自车振铎,涣汗有类风行波。
乃知至理无不寓,要在高人会其趣。
古来入室唯逸少,后者升堂有怀素。
当代如君诚亦稀,莫叹蹉跎一布衣。
有钱沽酒与君饮,醉卧目送孤鸿飞。
昔人双宝剑,经此化神物。
晋室已寥寥,剑光犹未没。
红缠斗牛气,黑漾蛟龙窟。
千里一寒流,驰波向溟渤。
玄化窅莫测,沴气闭复开。
有时潭水止,白日飞云雷。
伊余探灵异,狂歌负奇怀。
回船向明月,浩荡秋风杯。
将军官陇西,家住东海头。
陇水岂不长,不入东海流。将军归东海,?亲海上洲。
独有陇头月,相随归故丘。
陇月行复圆,王事不可留。
再听陇水鸣,思亲恨悠悠。
矫首海上云,只向天南浮。
愿学海云飞,莫学陇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