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失计下青山,却恨溪云占断闲。
黄卷圣贤忻对语,青云岐路祗低颜。
月墙槐影侵阶暗,雨槛秋花满目斑。
自爱萧条真吏隐,心清不累有无间。
因循失计下青山,却恨溪云占断闲。
黄卷圣贤忻对语,青云岐路祗低颜。
月墙槐影侵阶暗,雨槛秋花满目斑。
自爱萧条真吏隐,心清不累有无间。
这首诗是宋代画家、诗人文同的作品,名为《题何靖山人隐居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融合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景交融、意境营造的特点。
“因循失计下青山,卻恨溪云占断闲。”开篇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悔恨的情绪,因循守旧导致错失良机,而那清幽的青山与流动的溪水,仿佛成了自然界中阻挠了人类活动的障碍。
“黄卷圣贤忻对语,青云岐路祗低颜。”接着诗人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古代圣贤交流的情境。黄卷书籍象征着智慧和知识,而青云则是高洁的隐喻,表达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月墙槐影侵阶暗,雨槛秋花满目斑。”在这里,诗人用月光下的槐树影子和秋天的细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显哀愁的画面。这种景象通常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空寂”、“淡泊明志”等意境相呼应。
“自爱萧条真吏隐,心清不累有无间。”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喜悦,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由。这里,“萧条”指的是幽静的林中小道,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真吏”则是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诗人对于自我修养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净化与精神升华。
幽卧不知觉,窗悬寒日初。
矧伊夜来雨,溪声到吾庐。
故人挽我出,忽枉天际书。
跻险敢自休,青山转篮舆。
相逢竹间寺,共撷园中蔬。
残僧谁在亡,奄忽十载馀。
茗果话畴昔,新晴报钟鱼。
东雷亦已鸣,百草苕颖舒。
奈何与之子,齿发日夜疏。
眷此不能发,牵衣更踌蹰。
明朝各回首,世事将焉如。
幽居非是避危机,涩勒遮藏客到稀。
白发不传毛义檄,青衫常戏老莱衣。
舟行别浦随潮去,燕认低檐带雨归。
从此欲寻棋酒社,肯论时节叩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