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
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
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
何当一夜梦,两渡白门津。
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
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
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
何当一夜梦,两渡白门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千山龙泉寺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自然描写。
首联“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五更时分,风雨交加,天地间一片混沌,只有孤零零的枕头陪伴着诗人,耳边不时传来寺庙中暗淡钟声的回响。这一句通过风雨和钟声的描写,既表现了环境的凄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颔联“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白天外出为客,心中充满忧愁;而面对连绵起伏的青山,诗人感到自己的命运如同这山一般难以把握,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奈。这两句将诗人的情绪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颈联“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山涧中回响着虫鸣,与窗外新绽的花朵散发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生命力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声音与气味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美好,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尾联“何当一夜梦,两渡白门津”,以梦境寄托了诗人的愿望。他渴望在一夜的梦中,能够实现某种愿望,比如两次渡过白门津,或许象征着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追求。这一联以梦境作为结束,既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期待,也留下了一丝淡淡的遗憾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旅人夜宿寺庙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感受,也有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碰撞。
丹墀密勿对尧言,忠款拳拳实恋轩。
帝学缉熙方显行,圣心左右已逢原。
光昭宝画敷明训,仪侈琼林匝异恩。
百拜赓歌天日皎,报君惟有此心存。
吾侪坚世好,心事老天知。
梦寐符前说,轩翔定此时。
故家当有后,造物本无私。
雪里阳春脚,梅开第一枝。
世人具眼知多少,见山不知云山好。
斯人背境自观心,识破云山千万层。
须知万物备于我,高下散殊何往而非道。
善观物者观以心,目所未见心已瞭。
闻君学易多历年,妙处能探造化先。
维艮之背不与事物对,物具一极常与此心会。
君知云山云山亦知君,是之谓行其庭不见其人。
江南遗老瀛边客,来时鬓斑今雪白。
几年坐困市井尘,五迁来到诗书宅。
中州典型尚未艾,故家文献宛如昔。
主人盛年兀老苍,古心不为名利役。
昼閒对客无俗谈,夜灯从容须挟册。
有疑必问问必中,讲学定知有源脉。
世人骛外如轮云,君心向道坚金石。
念我南冠久絷维,分我三间明月席。
绨袍厚德更高古,冬有纤纩夏有绤。
我衰拟作菟裘藏,感君推田城西陌。
今年不归明年复不归,病骨嵚?会当化为原上骼。
拟从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
上书宋使姓某其名某,下书人是西州之西老逢掖。
平生著书苦不多,可传者见之春秋与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