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浣衣雨复下,天公不愁灶婢骂。
勃姑将妇来觑人,持竿驱之了不怕。
雨晴于我何所分,亦爱窗间有夕曛。
下笔时时成一笑,雕虫应不与斯文。
日出浣衣雨复下,天公不愁灶婢骂。
勃姑将妇来觑人,持竿驱之了不怕。
雨晴于我何所分,亦爱窗间有夕曛。
下笔时时成一笑,雕虫应不与斯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雨季生活图景。首句“日出浣衣雨复下”,以日出为背景,描绘了妇女在雨中洗衣的情景,展现了江南雨季特有的生活状态。接着,“天公不愁灶婢骂”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轻松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和接受。
“勃姑将妇来觑人,持竿驱之了不怕”两句,通过勃姑(一种水鸟)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勃姑带着妻子前来窥视人类的生活,却并不害怕人类的驱赶,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细致入微,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和欣赏。
“雨晴于我何所分,亦爱窗间有夕曛”两句,转而描写雨后的景象,雨停之后,诗人喜爱的是窗外夕阳的余晖,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内心宁静和平和情绪的体现。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雨还是晴,都自有其美,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满足。
最后,“下笔时时成一笑,雕虫应不与斯文”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对诗歌艺术的理解。他认为写作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过程,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表达和艺术的真谛。这种豁达的态度,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南雨季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灵鱼自何年,波底猝飞出。
龙门不得上,矫首作山立。
化龙虽未成,终胜枯鱼泣。
至今石缝髓,常带残沫湿。
其腹空能容,中有洞六七。
平生抱奇好,特为留一日。
招携两长官,车马亭前集。
幽岩户不扃,左右随客入。
突兀挺孤砫,诡异罗四壁。
仰骇崩朵云,离地才数尺。
摩顶防欲压,势甚危岌岌。
缨络纷下垂,纯是钟乳汁。
天女霞裁帔,罗汉风飘笠。
貌固难尽传,目亦无暇给。
岂知涉犹浅,愈转境愈密。
窈深曲而达,白昼黑于漆。
秉烛为我导,所到必穷历。
雪窦放光明,变幻相千亿。
神物互屈蟠,恶兽相搏击。
森然欲攫人,对此毛发慄。
睨视忽猛省,谬想潜起蛰。
安得驱雷霆,更挟风雨力。
奋鬣山动摇,一夜头角戢。
阴崖徙空潭,惊舞赤鲩赤。
骑之蹑云汉,万里江倒吸。
《柳州偕曹介藩太守金辅臣司马游立鱼峰遍探岩洞诸胜遂题》【清·蔡希邠】灵鱼自何年,波底猝飞出。龙门不得上,矫首作山立。化龙虽未成,终胜枯鱼泣。至今石缝髓,常带残沫湿。其腹空能容,中有洞六七。平生抱奇好,特为留一日。招携两长官,车马亭前集。幽岩户不扃,左右随客入。突兀挺孤砫,诡异罗四壁。仰骇崩朵云,离地才数尺。摩顶防欲压,势甚危岌岌。缨络纷下垂,纯是钟乳汁。天女霞裁帔,罗汉风飘笠。貌固难尽传,目亦无暇给。岂知涉犹浅,愈转境愈密。窈深曲而达,白昼黑于漆。秉烛为我导,所到必穷历。雪窦放光明,变幻相千亿。神物互屈蟠,恶兽相搏击。森然欲攫人,对此毛发慄。睨视忽猛省,谬想潜起蛰。安得驱雷霆,更挟风雨力。奋鬣山动摇,一夜头角戢。阴崖徙空潭,惊舞赤鲩赤。骑之蹑云汉,万里江倒吸。
https://shici.929r.com/shici/Bw1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