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慢卷紬.赋得秦女卷衣》
《慢卷紬.赋得秦女卷衣》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长城西去,峣关一望,万古消魂地。

怅汉苑秦宫,陇树洮云,栈连梁益,阁通燕魏。

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如髻。

有六郡良家,四姓小侯,尽隶都尉。金鸿嘹唳。

萧闺忽忆寒衣事。刀尺拟裁量,怕带围难记。

砧响秋宵逾霁。捣瘦银蟾,敲残木叶,叠在红箱里。

倘寄到军前,验取嬴楼,翠销封泪。

(0)
鉴赏

这首《慢卷紬·赋得秦女卷衣》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哀婉的情感。

“长城西去,峣关一望,万古消魂地。”开篇即以雄伟的长城和险峻的峣关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悲壮,引人入胜。

“怅汉苑秦宫,陇树洮云,栈连梁益,阁通燕魏。”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汉宫秦苑、陇山洮水、栈道桥梁、阁楼相连,跨越了多个朝代的空间,展现出历史的广阔与复杂。

“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如髻。”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这些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历史的厚重。

“有六郡良家,四姓小侯,尽隶都尉。”这里提到了六郡良家子和四姓小侯,他们被编入都尉麾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组织结构,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金鸿嘹唳。萧闺忽忆寒衣事。”金鸿的啼鸣,似乎唤起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萧瑟的闺房中,她回忆起为远征的丈夫缝制寒衣的情景,情感细腻而哀婉。

“刀尺拟裁量,怕带围难记。”女子在裁剪衣物时,担心记不住丈夫腰围的变化,这一细节体现了对丈夫深深的关怀与牵挂。

“砧响秋宵逾霁。捣瘦银蟾,敲残木叶,叠在红箱里。”捣衣声在秋夜中回荡,仿佛捣碎了月亮(银蟾),敲落了树叶,最后将衣物叠放在红色的箱子中。这一系列的动作,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蕴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倘寄到军前,验取嬴楼,翠销封泪。”如果这些衣物能寄到军中,希望能验证到妻子的思念之情,翠绿的信封上,满是泪水。这一句表达了对战争中分离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哭陈阜卿·其二

识面登瀛日,论心去国时。

孟轲非好辩,羊祜有先知。

手笔今文伯,神明古吏师。

老成嗟不见,流泪读招词。

(0)

至日寄二弟

云物书何处,山城白帝旁。

鬓丝惊渐短,日线喜初长。

江冷鱼思复,阳回雁恋行。

小舟吾已具,命下即还乡。

(0)

王嘉叟和读楚东诗复用前韵以寄

照眼骊珠光陆离,莆田太守寄新诗。

死生贵贱交情见,惟有吾宗不徇时。

(0)

五月四日与同僚南楼观竞渡因成小诗四首明日同行可元章登楼又成五首·其三

鄱阳夔子两端午,去岁人如今岁人。

直是吴头来蜀尾,子规声里吊灵均。

(0)

又酬元章

叱驭西来愧子阳,旧交重见白眉常。

伤心鬼录人何短,回首蓬山话更长。

夔府并游容倚玉,计台高选辍含香。

我非逸少君如谢,聊继兰亭曲水觞。

(0)

宿黄坛

江口维舟问地名,黯然撩我故乡情。

平时尚怯黄坛岭,谁遣遥临白帝城。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