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西去,峣关一望,万古消魂地。
怅汉苑秦宫,陇树洮云,栈连梁益,阁通燕魏。
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如髻。
有六郡良家,四姓小侯,尽隶都尉。金鸿嘹唳。
萧闺忽忆寒衣事。刀尺拟裁量,怕带围难记。
砧响秋宵逾霁。捣瘦银蟾,敲残木叶,叠在红箱里。
倘寄到军前,验取嬴楼,翠销封泪。
长城西去,峣关一望,万古消魂地。
怅汉苑秦宫,陇树洮云,栈连梁益,阁通燕魏。
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如髻。
有六郡良家,四姓小侯,尽隶都尉。金鸿嘹唳。
萧闺忽忆寒衣事。刀尺拟裁量,怕带围难记。
砧响秋宵逾霁。捣瘦银蟾,敲残木叶,叠在红箱里。
倘寄到军前,验取嬴楼,翠销封泪。
这首《慢卷紬·赋得秦女卷衣》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哀婉的情感。
“长城西去,峣关一望,万古消魂地。”开篇即以雄伟的长城和险峻的峣关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悲壮,引人入胜。
“怅汉苑秦宫,陇树洮云,栈连梁益,阁通燕魏。”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汉宫秦苑、陇山洮水、栈道桥梁、阁楼相连,跨越了多个朝代的空间,展现出历史的广阔与复杂。
“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如髻。”绣岭、浑河、灞陵、红树、鸟鼠山,这些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历史的厚重。
“有六郡良家,四姓小侯,尽隶都尉。”这里提到了六郡良家子和四姓小侯,他们被编入都尉麾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组织结构,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金鸿嘹唳。萧闺忽忆寒衣事。”金鸿的啼鸣,似乎唤起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萧瑟的闺房中,她回忆起为远征的丈夫缝制寒衣的情景,情感细腻而哀婉。
“刀尺拟裁量,怕带围难记。”女子在裁剪衣物时,担心记不住丈夫腰围的变化,这一细节体现了对丈夫深深的关怀与牵挂。
“砧响秋宵逾霁。捣瘦银蟾,敲残木叶,叠在红箱里。”捣衣声在秋夜中回荡,仿佛捣碎了月亮(银蟾),敲落了树叶,最后将衣物叠放在红色的箱子中。这一系列的动作,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蕴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倘寄到军前,验取嬴楼,翠销封泪。”如果这些衣物能寄到军中,希望能验证到妻子的思念之情,翠绿的信封上,满是泪水。这一句表达了对战争中分离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