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典故久灰尘,遗孑相存集旧臣。
儒效难为前辈继,朝班曾及中兴辰。
观河既耄惭波匿,薰穴争求闵越人。
刮目陈编缅千载,不应古意遂沈湮。
词林典故久灰尘,遗孑相存集旧臣。
儒效难为前辈继,朝班曾及中兴辰。
观河既耄惭波匿,薰穴争求闵越人。
刮目陈编缅千载,不应古意遂沈湮。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八月廿八日沅叔招为蓬山话旧第二集视所藏明内府写本翰苑群书》。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典籍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以及对传统学问传承的忧虑。
首联“词林典故久灰尘,遗孑相存集旧臣”描绘了古代文学典籍在时间长河中的沉寂与遗忘,仅剩少数学者致力于保存与研究。颔联“儒效难为前辈继,朝班曾及中兴辰”则感叹儒家学说难以延续前人的辉煌成就,朝堂上也未曾见证过国家复兴的时刻。颈联“观河既耄惭波匿,薰穴争求闵越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年老学者的尊敬与自谦,同时也反映了对寻找古代智慧的渴望。尾联“刮目陈编缅千载,不应古意遂沈湮”强调了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应让其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与对后世责任的担当,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古代智慧的敬仰。
流云试雨,润逼琴丝缓。
池馆绿阴浓,炫金英、小槐黄绽。
营巢燕子,日永哺雏忙。
炉烟定,漏声迟,凉意生罗扇。
怀人断句,閒划阑干遍。
不是爱言愁,一回吟、一程人远。
试灯时候,数过楝花风,曾几日,又新蝉,此恨凭谁遣。
就水分凉,将烟做暝,河边灯火阑珊。
一叶西风,何时吹上长安。
窥船小月梳儿样,照行人、已怕霜寒。
对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
人家多少垂杨岸,想窗深画烛,枕卸云鬟。
此际离愁,倚舷独坐更阑。
红茱黄菊家千里,向秋乡、寄梦都难。
算行程、不是淮关,只当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