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令当年惟服食,君今亦欲事丹砂。
仙山更可栖浮岳,玉女何妨得鲍家。
色似芙蓉非外物,光含日月是心花。
故园梅发休相忆,且向炎天共岁华。
葛令当年惟服食,君今亦欲事丹砂。
仙山更可栖浮岳,玉女何妨得鲍家。
色似芙蓉非外物,光含日月是心花。
故园梅发休相忆,且向炎天共岁华。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兰溪童君以丹砂见赠兼示忆梅之作诗以答之》。诗中充满了对仙道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葛令当年惟服食”,借用了葛洪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仙人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接着“君今亦欲事丹砂”则转而表达自己也渴望通过服食丹砂来追求长生的愿望。这种对仙道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仙山更可栖浮岳,玉女何妨得鲍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仙界生活,仙山、浮岳、玉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美好境界。这里不仅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也暗含着对理想伴侣的期待。
“色似芙蓉非外物,光含日月是心花”两句,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美好相融合,以芙蓉的色彩和日月的光芒象征内心的纯净与光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最后,“故园梅发休相忆,且向炎天共岁华”两句,诗人以梅树的开放为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同时也鼓励自己要积极面对当前的生活,与炎炎夏日一同度过,寓意着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对仙道生活的向往、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若有人兮,蒲柳风姿,憔悴支离。
恨雍容司马,抛残赋草;风流沉约,瘦损腰肢。
扁鹊低头,巫咸束手,丈室维摩亦皱眉。
数其罪,合先诛二竖,后斩三户。飘然与彼长辞。
况苦口良方我有之。倩冀州坐客,挥毫草檄;
少陵野老,信口吟诗。
左援桐君,右携欢伯,楚客高谈七发词。
涣乎一,涊然其汗出,是乃良医。
重上高楼,客载酒干林、又散晴霭。
殿角风铃,药阑残叶,昔日同游仍在。
年华顿换,金铺半映斜阳外。
徙倚处,肠断、西风心事偏无赖。
萸囊并佩、篱菊斜簪,旧岁秋光、恨难再。
叹如今、凄凉宝瑟,腰围频减沈郎带。
极目远山横浅黛。
倦凭飞槛,那堪对此茫茫,百端交集,一天疏籁。
白团似月复如霜。点缀倩红妆。
芳心一寸经营遍,平写出、半面秋光。
毫涴唇脂,墨沾衫绣,展向小晴窗。
草花历乱暗飞香。绮翼太猖狂。
肯教弃掷西风后,任出入、怀袖何妨。
蝶粉存无,蜂黄退否,此际耐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