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径依原僻,蓬蒿四五家。
山田来雉兔,溪雨熟桑麻。
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
颇知农事乐,彼此问生涯。
细径依原僻,蓬蒿四五家。
山田来雉兔,溪雨熟桑麻。
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
颇知农事乐,彼此问生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夏日生活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勤劳的生态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细径依原僻,蓬蒿四五家"一句,以“细径”、“原僻”、“蓬蒿”等词汇勾勒出一个偏远而幽静的乡村景象。这里的“细径”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小路,而“依原”则暗示了这些小路紧贴着自然地形,展现出一种与大自然亲和的生活方式。“蓬蒿四五家”则描绘出了农户散布在广袤的田野之间,给人以一种宁静而自在的感觉。
"山田来雉兔,溪雨熟桑麻"一句,更进一步展现了夏日的丰饶与生机。这里的“山田来雉兔”描绘的是田鼠和野兔在田间自由穿梭的情景,隐喻着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而“溪雨熟桑麻”则指的是夏日时节,小溪中的细雨滋润了桑树和芝麻,使它们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竹笼晨收果,茅庵夜守瓜"一句,则具体展现了农民的劳作场景。“竹笼晨收果”讲述的是清晨时分,农人用竹编制的筐子收获果实;“茅庵夜守瓜”则表达了农人在茅草搭建的小屋中守护着即将成熟的瓜果,即便是深夜也不离不弃。
"颇知农事乐,彼此问生涯"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颇知”意味着有一定的了解,“农事乐”则表达了对农业劳作之乐趣的认同;“彼此问生涯”则显示出农人们之间相互关心询问的乡土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具体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理想,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赞美。
空城澹寒雾,落叶凄庭阴。
萧条岁苦饥,里巷谁招寻。
拨泥过我弟,暮雨衣淋淋。
百钱杖头解,斗酒时共斟。
入耳声不殊,闻者各有心。
何以写吾忧,挥毫同苦吟。
虫螀半壁静,镫火孤窗深。
醉拥姜被眠,不知天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