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无新书,空阶历古今。
亦作琴筑响,亦作钲鼓音。
如何羁旅士,披衣起长吟。
一点不到地,点点刺人心。
遂令千古雨,此夜愁独深。
雨声无新书,空阶历古今。
亦作琴筑响,亦作钲鼓音。
如何羁旅士,披衣起长吟。
一点不到地,点点刺人心。
遂令千古雨,此夜愁独深。
这首清代诗人吴之振的《雨效东野体》以雨声为引,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与愁思。首句“雨声无新书”描绘了诗人身处雨夜,没有新的书信或消息,流露出一种落寞的情绪。接下来的“空阶历古今”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感,雨声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亦作琴筑响,亦作钲鼓音”运用比喻,将雨声比作乐器的声音,形象地传达出雨滴敲击地面的节奏,像是琴瑟筑筑或钲鼓的回荡,增添了诗的音乐美。然而,这声音并非欢愉,而是触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如何羁旅士,披衣起长吟”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漂泊之苦,他披衣而起,沉吟于雨夜,无法入眠,内心的孤独和忧郁溢于言表。最后两句“一点不到地,点点刺人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觉,雨点虽小,却如针扎般直刺心扉,使得这雨夜的愁绪更加深重。
整首诗通过雨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无尽的雨夜,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而动人。
疏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
刘郎别后,年时双鬓,青青未改。
冷落天涯,凄凉情绪,与花憔悴。
趁红云一片,扶侬残梦,飞不到,垂杨外。
看取窗前细蕊,酿幽芳、几多清泪。
六曲屏风,一痕愁影,搅来都碎。
明月深深,为花来也,为人无寐。
怕明朝又是,清明点点;看他飞坠。
男儿不封定边侯,破灭龟兹平尉头。
便当埽径招羊裘,东山诗酒相优游。
春花秋月吾自有,万里抛作蛮荒投。
蛮方瘴疠山水恶,出入但与猺獞俦。
白日无聊坐空馆,信笔挥洒模林邱。
远远秋水疏林树,竹篱茅屋平沙洲。
人生若不逞妄想,如此位置非难求。
带金奉节岂无慕,壮年已过川东流。
一名尚艰榜首署,千古安望青史留。
但愿归寻故山乐,故山佳似图中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