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道潜留别》
《次韵道潜留别》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dàoqiánliúbié
sòng / shì

wèiwényuèduōzhēnyǐnjiùgāorénduàn宿pān

chánxīnbiéshàngxiányǒushībān

tónggèngsānzhōngdānghái

dàohòujūnkāiběitóusānshíliùqīngshān

注释
闻:听说。
庐岳:庐山和岳庙。
真隐:真正的隐士。
就:拜访。
高人:德高望重的人。
禅心:禅修的心灵。
别语:世俗的杂念。
剃发:僧人的头发。
诗斑:诗一般的痕迹。
疑:怀疑。
三语:不同的观点。
物我:万物我心。
八还:回归自然法则。
后:之后。
北户:北窗。
三十六青山:三十六座青翠的山峰。
翻译
听说庐山和岳庙有许多真正的隐士,所以我特地来拜访高人,住宿山中。
已经感到很高兴禅修的心灵没有世俗的杂念,但仍嫌僧人的头发上有诗一般的痕迹。
不要怀疑不同的观点,万物我心最终都会回归自然的法则。
到达山顶后,我会和你一起打开北窗,抬头就能看到三十六座青翠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创作的,名为《次韵道潜留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向一位高僧表达自己的心意和离别之情。

“为闻庐岳多真隐”这一句表明诗人听说庐岳有许多真正的隐士,所以决定前往寻访。在“故就高人断宿攀”中,诗人表示愿意追随这位高僧,放弃世俗的生活。

接下来的“已喜禅心无别语”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的心境有所领悟,并且已经不需要多余的话语来描述这种境界。而“尚嫌剃发有诗斑”则显示出诗人对自己还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的自我批评,即使头发被剃,心中仍然有文学创作的痕迹。

“异同更莫疑三语”这句是劝告对方不要再怀疑他们之间的理解和境界,因为在禅宗中,“三语”往往指的是超越言语的直接心传。紧接着“物我终当付八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与自我的关系最终会得到彻底的解脱。

最后两句“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描绘了一种未来再聚的美好愿景,似乎是在说等到以后,他们将一同打开北面的门扉,看着那三十六座青色的山峰,一起享受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追求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重游小岭·其二

半日浮生恋翠微,祇于触目可忘机。

凌空鹤去僧无友,渡海云归石有衣。

刍狗烧残泉气热,木稚香阔悟心微。

重来此地频增感,流水声声解讽讥。

(0)

舟发珠江

树散朝烟认始真,轻舟初出粤江滨。

水边易动孤吟兴,乱后长为独往人。

山气有光云似翼,海风无力浪如鳞。

倦游欲向沧洲老,渔父沙鸥日日亲。

(0)

宿鸟

倦翼将何托,高枝在日西。

架头鹰气短,帘下燕巢低。

梦里犹能立,醒时或肯啼。

感君先择木,终夜叹栖栖。

(0)

桃花·其一

满林红雨水边村,消尽春深漠漠云。

仙洞犬声寻有路,秦时人迹到无门。

芳菲日日催谁老,轻薄年年向尔论。

对此春风肠已断,不须桃叶与桃根。

(0)

寄刘汉臣

一别无书到海滨,人传公子未归秦。

几年秋草淹穷巷,半领青衫负老亲。

闭目平生皆觉病,观心终夜不生尘。

相知独有西崦月,长向高楼照此身。

(0)

过云梯山忆故人郑太泉

十年相约住丹梯,今日幽寻路已迷。

地下文章空寂寂,世间踪迹尚栖栖。

厓眠野鹤惊人走,树挂秋猿向晚啼。

不用隔邻吹短笛,愁心先满夕阳西。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