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林红雨水边村,消尽春深漠漠云。
仙洞犬声寻有路,秦时人迹到无门。
芳菲日日催谁老,轻薄年年向尔论。
对此春风肠已断,不须桃叶与桃根。
满林红雨水边村,消尽春深漠漠云。
仙洞犬声寻有路,秦时人迹到无门。
芳菲日日催谁老,轻薄年年向尔论。
对此春风肠已断,不须桃叶与桃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循环。
首句“满林红雨水边村”,以“红雨”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中桃花盛开的景象,色彩鲜明,充满生机。接着,“消尽春深漠漠云”一句,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描绘出春雨过后云雾渐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仙洞犬声寻有路,秦时人迹到无门”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历史感。仙洞中的犬声似乎在指引着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而秦时的人迹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两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芳菲日日催谁老,轻薄年年向尔论”两句,诗人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与人生的衰老进行了关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芳菲(繁花)日复一日地开放,似乎在催促着万物和人的衰老,而轻薄(指时光短暂)的岁月年年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短暂。
最后,“对此春风肠已断,不须桃叶与桃根”两句,诗人直抒胸臆,面对如此美丽的春景,内心却充满了愁绪和哀伤。这里的“肠已断”并非真的身体之痛,而是心灵深处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诗人并不需要借用桃叶与桃根这样的典故来表达这种情感,因为这种哀愁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意味。
君家粤西曲,我家于山颠。
辞家远行迈,脩程馀八千。
岂无一匏羹,可以乐永年。
出身重天显,经纶贵才贤。
锦裘赤霞绶,玉绮紫云鞯。
丈夫志不偶,徒为渠所怜。
结发入庠序,高歌宵雅篇。
时哉适我志,行行宜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