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连古寺,清磬度西岑。
石发怜人老,松髯带雪深。
通幽馀一径,买隐或千金。
何处采薇者,闻歌不可寻。
宿云连古寺,清磬度西岑。
石发怜人老,松髯带雪深。
通幽馀一径,买隐或千金。
何处采薇者,闻歌不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西山慧道人未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思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联“宿云连古寺,清磬度西岑”,开篇即以云雾缭绕的古寺和悠扬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这里的“宿云”不仅指夜晚的云彩,也暗喻着过往的岁月与历史的积淀,“清磬”则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颔联“石发怜人老,松髯带雪深”,进一步深入自然景观的描绘。石头上的苔藓似乎在为人的衰老而惋惜,而松树的枝条如同长满白须的老者,与深雪相映成趣。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
颈联“通幽馀一径,买隐或千金”,转而探讨隐居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一条通往幽静之地的小路,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与自我超越的道路。而“买隐或千金”则暗示了隐居生活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论是物质的牺牲还是精神的追求,都值得深思。
尾联“何处采薇者,闻歌不可寻”,以一个问句收尾,引人遐想。采薇者,常用来比喻隐士或避世之人。这里询问何处才能找到这样的隐士,以及他们的歌声,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寻。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引人共鸣。
连峰路塸堮,幽洞摩苍穹。
石门松萝隘,伛偻趋儿童。
泠泠太古泉,环佩声丁东。
相传吴越年,威凤翔其中。
后来山中人,盛事誇无穷。
我疑王者瑞,岂预霸业雄。
元化有沦忽,世道多污隆。
何时鸣朝阳,遥问山上桐。
昔贤所游地,道路行逶迤。
中分山腰半,倒插石脚危。
公生元祐时,名与日月垂。
至今草木间,英气光离离。
我行得遗迹,酾酒兴遐思。
天风豁然至,吹落琼琚辞。
不惜古人远,但嗟我生迟。
安得五云表,一假黄鹤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