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秋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
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秋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
此诗描绘了宇文毓在探访旧宫时所见之景,以及其内心的感受。首句“玉烛调秋气”,以“玉烛”象征和谐与美好,暗示秋日气候的宜人,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基调。接着,“金舆历旧宫”一句,通过“金舆”的奢华与“旧宫”的历史感,展现了探访旧宫的庄重与怀旧之情。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探访旧宫的场景与古代的白水和新丰相比较,既表达了对旧日繁华的追忆,也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接下来,“秋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描绘了探访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晚菊在秋潭中浸润,寒井旁梧桐稀疏,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着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哲理。
最后,“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两句,诗人以举杯邀请老友相聚,共同回忆往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里的“大风”可能是指古代的民谣或乐曲,象征着历史的回响和文化的传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昔日道林岳麓,每逢图画诗篇。
今日羸骖东首,却成惨澹云烟。
视其所以知贤否,论世亦云当尚友。
宜春郡圃作新堂,名不他求斯有取。
堂堂房公暨李韩,文章事业两不刊。
俱曾屈绾此州绶,年祀虽远犹班班。
淳熙中兴公出守,渺然独继三公后。
政成乃复作新堂,亦使此州传不朽。
江山虽胜何足称,风月之游不在民。
未如考德接以道,视古所作书诸绅。
龙舒使君适来止,吐词为记甚瑰玮。
徐州忆昔黄楼成,少公赋屹班扬垒。
记终慷慨思盖公,平津东阁方穹窿。
分符与政两如此,天下寒士何忧穷。
我思作诗颂公政,万民有口人其听。
矢为此章载厥德,后之视今今视昔。
晦庵贻我书满纸,为说君家好兄弟。
人言是公轻许可,我谓亲仁乃渠事。
客游偶尔过君庐,中有诚斋榜怡字。
斯人许可盖不轻,何事斋名契于季。
嗟余夙昔两公游,与君常恨风马牛。
何知一见辱倾盖,四海兄弟宁待求。
有弟有弟江南州,尺书断绝安与不。
因君使我增离忧,一夜梦逐沧波鸥。
江阁初登柳未黄,坐看叶叶乱飞霜。
壮时自倚矜诗胆,老去深悲废酒肠。
浩荡颇思随汎鹢,飘零那只对离觞。
朝天踵即送君去,而我终为肺病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