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其所以知贤否,论世亦云当尚友。
宜春郡圃作新堂,名不他求斯有取。
堂堂房公暨李韩,文章事业两不刊。
俱曾屈绾此州绶,年祀虽远犹班班。
淳熙中兴公出守,渺然独继三公后。
政成乃复作新堂,亦使此州传不朽。
江山虽胜何足称,风月之游不在民。
未如考德接以道,视古所作书诸绅。
龙舒使君适来止,吐词为记甚瑰玮。
徐州忆昔黄楼成,少公赋屹班扬垒。
记终慷慨思盖公,平津东阁方穹窿。
分符与政两如此,天下寒士何忧穷。
我思作诗颂公政,万民有口人其听。
矢为此章载厥德,后之视今今视昔。
视其所以知贤否,论世亦云当尚友。
宜春郡圃作新堂,名不他求斯有取。
堂堂房公暨李韩,文章事业两不刊。
俱曾屈绾此州绶,年祀虽远犹班班。
淳熙中兴公出守,渺然独继三公后。
政成乃复作新堂,亦使此州传不朽。
江山虽胜何足称,风月之游不在民。
未如考德接以道,视古所作书诸绅。
龙舒使君适来止,吐词为记甚瑰玮。
徐州忆昔黄楼成,少公赋屹班扬垒。
记终慷慨思盖公,平津东阁方穹窿。
分符与政两如此,天下寒士何忧穷。
我思作诗颂公政,万民有口人其听。
矢为此章载厥德,后之视今今视昔。
这首宋诗《题周袁州尊德堂》是赵蕃所作,通过对周袁州新建尊德堂的描绘,赞扬了其高尚的品德和政绩。诗人首先指出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判断其贤能,而周袁州选择在此地建堂,表明了他的追求。堂名"尊德",暗示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接着,诗人提及堂主房公、李韩两位贤者,他们的文章和事业都堪称典范,他们都曾担任过此地官员,虽时间久远,但事迹依然清晰可见。诗人提到淳熙年间,周袁州继任时,致力于地方治理,政绩卓著,因此又新建堂宇,使之成为不朽的象征。
诗人强调,尽管江山美景重要,但真正的政绩在于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而非单纯的游玩。周袁州不仅关注民生,还通过道德教化连接百姓,这比单纯的风景游历更为深远。龙舒使君来访并留下赞誉的文字,诗人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周袁州的敬仰,并希望他的美德能被后人铭记。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要作诗歌颂周袁州的政绩,让民众都能听到,以此诗记录他的美德,让后人能从现在看到过去,从而传承美德。整首诗赞美了周袁州的道德风范和行政才能,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地方官吏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发策东堂招儁乂,回舆北苑罢倡优。
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鹄头。
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
耒耜见於易,圣人取风雷。
不有仁智兼,利端谁与开。
神农后稷死,般尔相寻来。
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
采采霜露下,披披烟雨中。
薄茅以为友,短褐相与同。
勿妒市门人,绮纨被奴僮。
当惭边城戍,擐甲徂春冬。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
开间望锺山,松石皓相映。
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
而我方渺然,长沙一归艇。
款段庶可策,柴荆当未暝。
与子出东冈,墙西扫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