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酒菖蒲,堆盘角黍。家家旧俗同荆楚。
汨罗江畔赋招魂,奔潮犹带回风怒。
天问难酬,国殇堪谱。遗篇光烛蛟龙怖。
休嗟荃不察中诚,亡秦毕竟由三户。
荐酒菖蒲,堆盘角黍。家家旧俗同荆楚。
汨罗江畔赋招魂,奔潮犹带回风怒。
天问难酬,国殇堪谱。遗篇光烛蛟龙怖。
休嗟荃不察中诚,亡秦毕竟由三户。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菖蒲荐酒和角黍堆盘的习俗,描绘出荆楚地区传统的节日氛围。"汨罗江畔赋招魂"一句,引用了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在江边举行招魂仪式的典故,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怀念与敬仰。
"奔潮犹带回风怒",借江水的汹涌,象征着屈原精神的激荡和人们对正义的追求。接下来的"天问难酬,国殇堪谱",表达了对屈原《天问》等作品未能得到回应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悲剧的深深哀悼。
"遗篇光烛蛟龙怖",意指屈原的作品如明灯照亮黑暗,令邪恶势力胆寒。最后两句"休嗟荃不察中诚,亡秦毕竟由三户",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因一时的困境而气馁,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暗示了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含哲理,既是对端午节的礼赞,也是对历史人物及其精神的缅怀与传承。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