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刘越石,晋阳铁骑围城急。
一声长啸震山谷,抛弓散走群儿泣。
又不见庾元规,武昌僚佐相追随。
坐据胡床夜笑语,不知宾主竟为谁。
枕戈待旦成何事,终让著鞭先士稚。
况复西风尘污人,茂宏举扇思还第。
嗟嗟二子逢世乱,误长清谈空致患。
争如今夕倚阑人,一生饱吃升平饭。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
黄鹤孤飞白鸥睡,捲帘露气下三更。
初听笛声何激烈,再听书声更清越。
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
君不见刘越石,晋阳铁骑围城急。
一声长啸震山谷,抛弓散走群儿泣。
又不见庾元规,武昌僚佐相追随。
坐据胡床夜笑语,不知宾主竟为谁。
枕戈待旦成何事,终让著鞭先士稚。
况复西风尘污人,茂宏举扇思还第。
嗟嗟二子逢世乱,误长清谈空致患。
争如今夕倚阑人,一生饱吃升平饭。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
黄鹤孤飞白鸥睡,捲帘露气下三更。
初听笛声何激烈,再听书声更清越。
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
这首诗是陆文圭在宋末元初时期,题于刘晦卿月楼图上的作品,以图中场景为引,表达了对时局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刘越石和庾元规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暗示了战乱时代的无奈与清谈误国的教训。他将画面中的宁静秋夜与现实中的人生波折相对照,强调了和平时期的珍贵。
"君不见"两句,借刘越石的英勇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不见"则以庾元规的闲适生活反衬出乱世的讽刺。"枕戈待旦"与"茂宏举扇思还第"形成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误长清谈空致患"批评了空谈误国的现象,而"一生饱吃升平饭"则表达了对当下安宁生活的向往。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描绘了秋夜的宁谧,与前文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黄鹤孤飞白鸥睡"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美,"捲帘露气下三更"则带出深夜的寂静。最后,诗人通过笛声和书声的变化,寓言人生的起伏,"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则以月楼为象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寄寓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
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
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似扶著、卖卜算。
思量好个当年见。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
饮散灯稀,背销落花深院。好杀人、天不管。
至静在平气,至神惟顺心。
道非贵与贱,达者古犹今。
功名属廊庙,閒暇归山林。
畜鱼观群嬉,笼鸟听好音。
不如一丘壑,随愿得飞沉。
开门纳日月,呼客解缨簪。
诗书抚尘迹,歌舞送光阴。
妖娴倾国笑,丝竹感人深。
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樊笼锁形质,物外有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