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城山寺古。正屏风转角,碧岩嵌处。交流会南浦。
似苕苕伊阙,洛川门户。
禅家掌故,问唐年、伽蓝记否。
幸知二佛香龛,宋史盛传甘露。荒坞。
乡儒设塾,村妪祈男,白头僧住。秋边画谱。
立斜照、郭熙树。
记清时吟望,花宫信梵,曾听伤春杜宇。
到如今、黄叶西陂,破楼夜雨。
今城山寺古。正屏风转角,碧岩嵌处。交流会南浦。
似苕苕伊阙,洛川门户。
禅家掌故,问唐年、伽蓝记否。
幸知二佛香龛,宋史盛传甘露。荒坞。
乡儒设塾,村妪祈男,白头僧住。秋边画谱。
立斜照、郭熙树。
记清时吟望,花宫信梵,曾听伤春杜宇。
到如今、黄叶西陂,破楼夜雨。
这首诗名为《瑞鹤仙·开元寺》,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赵熙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山寺,位于城南山巅,仿佛是碧绿山岩中的宝石镶嵌,地理位置独特。寺庙与南浦相接,如同洛阳伊阙和洛川的门户,富有历史底蕴。诗人询问了寺庙的唐代掌故,特别提到了伽蓝记和二佛香龛,以及宋代甘露的传说。
寺庙周围环境荒芜,乡村学者在此设立私塾,老僧居住其中。秋天的景色如画,夕阳下郭熙笔下的树木映照,诗人回忆起在和平时期,曾在寺中欣赏花宫梵音,聆听杜鹃鸟的哀鸣,感叹时光变迁。如今,只剩下了西陂的黄叶和破旧的夜雨中的孤楼,充满了沧桑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开元寺的历史风貌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大士隐精蓝,不践白衣舍。
老夫厌世纷,屏迹南山下。
经时不相见,道味遥相借。
岂是困烦溽,萧然雨闲暇。
白云等无心,幽林媚如画。
常恨简寂履,不入东林社。
还疑松山老,怕答庞公话。
吾庵朝暮成,莫向人间化。
方驾出齐山,五月未甚暑。
遥瞻六峰道,修烟莽如褚。
浮屠在山半,卜筑气象古。
松风下石窦,阴泉鸣竹坞。
堂堂老禅子,游方遍中土。
十年不下山,不及朝市语。
拂云有幽步,凌空开峻宇。
登山复望山,六峰艳如舞。
时当一阴候,阳气骄且舞。
龙蛇伏草莽,往往暴为雨。
由兹向摇落,流光不足数。
篮舆当复来,相与同支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