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
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
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
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
这首诗描绘了庾公两次调动官职的场景,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细节,展现了人物的动态变化与情感流转。
首句“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以“飞鸟”喻人,形象地表现了庾公前往武昌时轻盈、自由的状态,仿佛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充满了活力与希望。这里的“翩翩”二字,不仅描绘了动作的轻快,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愉悦与期待。
接下来的“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则描绘了庾公返回扬州的情景。白马象征着庄严与尊贵,而“旒旐”则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仪仗,这里用来形容庾公的归途,既体现了他的身份地位,也暗示了他归来时的庄重与威严。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既庄重又不失温馨的感觉,展现了人物在不同职位间转换时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巧妙地捕捉了人物在不同地点、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既有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一峰叠三洞,乃似弘景楼。
下洞初俯入,藓室寒飕飕。
中洞忽跃出,有径通玄幽。
豁然崖谷判,万态谁鑴锼。
或如植宝幢,或如缀珠旒。
或如鲲鲸飞,或如龙麟游。
石桥状天台,木栈疑蜀州。
稍憩大士岩,遂经羽人丘。
力穷至上洞,身载云气浮。
未毕山水缘,勉为尘世留。
平生避地心,兹焉宜菟裘。
长斧樵青壁,短蓑耘绿畴。
独恨汲路远,溪涧皆背流。
会当逢异人,卓锡成灵湫。
自北及南捷径行,冰厅消得此嘉名。
且参光霁儒家景,谁管歌呼吏舍声。
碎安道琴时好淡,种文正竹话偏清。
每闻酬倡皆皮陆,耄矣无因共脍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