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郑佥判·其八》
《次韵郑佥判·其八》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诗穷不易办亭材,只恁荒寒处处苔。

种秫便当终老去,爱花能有几人来。

生前尽足竹三径,身外无穷水一杯。

未必诸贤知此意,柴门虽设不曾开。

(0)
翻译
生活困顿难以置办亭台,只有荒凉和满地青苔。
如果种植高粱就打算终老此地,但又有多少人会因爱花而来?
生前我已满足于竹林小径的简朴生活,身后却只有这一杯清泉陪伴。
或许贤人们并不理解我的心意,虽然柴门常开,但他们并未来访。
注释
诗穷:生活困顿。
不易:难以。
办亭材:置办亭台材料。
只恁:只是如此。
荒寒:荒凉。
处处苔:到处都是青苔。
种秫:种植高粱。
终老去:终老于此。
爱花:热爱花朵。
能有几人来:有多少人会来。
生前尽足:生前已足够。
竹三径:竹林小径。
身外无穷:身后无尽。
水一杯:一杯清泉。
未必:不一定。
诸贤:各位贤者。
知此意:理解这种心境。
柴门:简陋的木门。
不曾开:未曾打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题为《次韵郑佥判(其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安慰的情感。

“穷不易办亭材”,开篇即透露出诗人对于物质条件不足以建造亭台的无奈,但这并未影响其追求自然生活的决心。紧接着,“只恁荒寒处处苔”描绘了一幅荒凉之地,到处覆盖着青苔的画面,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融入。

“种秫便当终老去”,诗人表达了愿意在这种环境中安度晚年,过一种平静、自给自足的生活。随后,“爱花能有几人来”则流露出一丝孤独感,但这也未能动摇其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生前尽足竹三径”,诗人希望在生命中尽可能多地享受竹林中的清幽小径,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接着,“身外无穷水一杯”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未必诸贤知此意,柴门虽设不曾开”,诗人自信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态度,并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即使有识之士也难以理解其深意。而“柴门”这一形象,则增添了一种隐逸、不与世俗接轨的意味,强化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立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心境。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和前人韵·其二

山灵岂是少恩哉,两载从容自不来。

羊石岂能留得住,和羹消息到寒梅。

(0)

贺新郎.题扬州琼花观

试问司花女。是何年、培植琼葩,分来何谱。

禁苑岂无新雨露,底事刚移不去,偏恋定、鹤城抔土。

却怕杏花生眼觑。先廿年、和影无寻处。

遗草木,悴风雨。看花老我成迟暮。

绕阑干、追忆沈吟,欲言难赋。

根本已非枝叶异,谁把赝苗裨补。

但认得、唐人旧句。明月楼前无水部。

扣之梅、梅又全无语。询古柏,过东鲁。

(0)

和叠山隆兴阻风

休将铸错悔当年,事契天心或不然。

殷士莫嗟留楚棹,孟婆久送过河船。

惜哉燕谷空埋骨,自是圯桥少授编。

毕竟火龙科目贵,二山忠义贯苍天。

(0)

呈招讨李春野·其一

元田种玉不传方,春去春来野自香。

雁入燕云丹未反,笑援明月醉山阳。

(0)

四绝呈周月湖·其四

草带粘天只辨星,燧楼尽化作邮亭。

柳桥梅驿多来使,只寄山中养鹤经。

(0)

咏晚菊

感尔多霜气,辞秋遂晓名。

梅冰悬叶易,篱雪洒枝轻。

九畹供玄客,长年见石英。

谁人问播落,自起近丹经。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