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峰蔓壑灿烟霞,自古神仙就作家。
天井穴深留石髓,贝多树老放瑶华。
山人索价遗踪杳,王子吹笙去路赊。
莫向风前赋招隐,紫薇花下鬓鬖髿。
枝峰蔓壑灿烟霞,自古神仙就作家。
天井穴深留石髓,贝多树老放瑶华。
山人索价遗踪杳,王子吹笙去路赊。
莫向风前赋招隐,紫薇花下鬓鬖髿。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左司丁贞夫号嵩岩》描绘了一幅山中仙境的画面。首句“枝峰蔓壑灿烟霞”,以烟霞缭绕的山峰和山谷为背景,展现出一幅绚丽的自然景象,暗示着神仙出没的神秘氛围。次句“自古神仙就作家”,进一步强调了此处与仙道文化的紧密联系。
第三句“天井穴深留石髓”,通过“天井穴”和“石髓”这些奇幻元素,暗示着洞天福地的存在,可能暗指道教修炼的场所。第四句“贝多树老放瑶华”,贝多树是佛教中的圣树,而“瑶华”则象征珍贵的宝石,这里借以表达古老而神圣的禅意。
第五句“山人索价遗踪杳”,“山人”可能是隐士或道士,他们的踪迹难寻,增添了神秘感。“王子吹笙去路赊”,王子一词可能寓言,形象地描绘了悠扬的笙声消失在远方,引人遐想。
最后一句“莫向风前赋招隐,紫薇花下鬓鬖髿”,劝诫人们不要轻易尝试寻找隐逸的生活,因为即使在美丽的紫薇花下,岁月也会悄然流逝,留下白发斑驳的痕迹。整首诗以景寓情,富有哲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