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髓无声春气骄,填胸幽愤赖渠消。
玉山此际何妨倒,坟土他年不用浇。
北海坐宾常故满,少陵社日岂辞邀。
惊秋客意偏宜饮,得句还堪慰寂寥。
入髓无声春气骄,填胸幽愤赖渠消。
玉山此际何妨倒,坟土他年不用浇。
北海坐宾常故满,少陵社日岂辞邀。
惊秋客意偏宜饮,得句还堪慰寂寥。
这首诗《饮后》由元代诗人黎伯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饮酒后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首联“入髓无声春气骄,填胸幽愤赖渠消”,开篇即以“春气骄”点明季节,春日的生机勃勃与诗人内心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春天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压抑,这种压抑如同春日的骄阳,直射入骨髓,难以排解。然而,诗人的内心深处,却有一股力量,能够化解这股幽愤,这股力量或许就是酒,它能暂时填补胸中的愁绪,让诗人得以暂时忘却烦恼。
颔联“玉山此际何妨倒,坟土他年不用浇”,这里运用了“玉山倒”的典故,形容诗人此刻心情低落,仿佛连高傲如玉的山峰也愿意倒下。同时,提到“坟土”,可能暗指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但诗人在此刻选择放下,表示他已准备好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不再过分缅怀过去,而是活在当下。
颈联“北海坐宾常故满,少陵社日岂辞邀”,引用了北海的典故,象征着诗人广结良朋,聚会时宾客满座,显示出其社交生活的丰富与热情。同时,又以杜甫(字子美,号少陵)的“社日”邀请,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在聚会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尾联“惊秋客意偏宜饮,得句还堪慰寂寥”,点明了季节的更迭,秋天的到来往往让人感到一丝寂寥。诗人在此时饮酒,不仅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更是为了在酒后的灵感涌现中找到安慰。得到一句好诗,便足以慰藉内心的空虚,展现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典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在饮酒后的自我调适与精神寄托。
结庐俛澄波,妙与前山值。
好风起菰蒋,骄阳散薜荔。
长林绿天垂,怪石云根坠。
荷珠凝幽香,松涛破残睡。
散发坐回磴,万木落寒吹。
晨露午未晞,碎滴逐鸟翅。
有时临清漪,掬月弄空翠。
濯足见长胫,鹭立逢鱼忌。
随意读道书,信步过僧寺。
琴从樵夫听,酒共渔父醉。
因之得静机,何处容尘渍。
劳劳念征夫,冲暑鞭疲骑。
侯门谁家子,日中候通刺。
混混河水黄,清清淮水碧。
二水会山阳,蒸作城霞赤。
城下远游子,暝烟趋水驿。
家山日以远,雁字云中隔。
朝来风力柔,未可发洪泽。
人生秉素志,所贵能自适。
有河恣长饮,满腹愿已毕。
不见贪者劳,那知静者佚。
王孙出裤下,名亦垂金石。
学道胡不为,功成徒见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