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
这首诗名为《买兰》,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方岳。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清雅脱俗和市井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看法的超然态度。
“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这里的“离骚”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屈原,他以其作品《离骚》著称,象征高洁和不合时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理解那份超凡脱俗的美丽,而兰花则是在无需他人的夸奖下自自然地绽放。
“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这里写的是樵夫(一种古代职业,负责在山林中砍柴的人)将采来的兰花用绳索捆扎后背负着进入市集。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兰花原本的高洁与现实中的世俗商业化处理之间的矛盾。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世界的看法,以及希望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纯净。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中世俗商业化趋势的批判。
十有四年春,惟三月日吉。
枚卜择近臣,学士登密勿。
搢绅贺于朝,处士庆于室。
佥曰帝知人,吾等夙愿毕。
公无得志容,庭馆转萧瑟。
公诚王者佐,生平学稷契。
致君慕尧舜,自此见施设。
铜扉半夜开,沙堤带月出。
暮读书百篇,朝入语移日。
劳瘁咫尺地,欲使万国活。
时方事南征,戎马久未歇。
黎元尚疮痍,原野恐骚屑。
晴风卷旌旗,三农乍起垡。
况我仁义师,忍此田间物。
公为民请命,闻者感心骨。
数日政事堂,丝纶慰饥渴。
中朝相司马,姓字及走卒。
身当画凌烟,名其悬日月。
昔时同学人,翘首望回斡。
戟门春暖。红日漾、圆冰清浅。
算一带、茱萸窗网,便是个侬妆院。
素领巾、半幅烟绡,行来刚被微风捲。
更点点斜红,溶溶泓黛,娇面欲匀还懒。
恰十载、伤心事,忆钗响、衣光何限。
只玉纤撩鬓,春葱縆额,一番回想肠应断。
风流放涎。记千金艳质,妆成爱映春流看。
别来香阁,峭冷尖寒应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