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昭禹的《闻蝉》。从艺术风格和意境营造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独处异乡时的寂寞与哀愁。
首句“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写出了秋末天气转凉后的景象,一场细雨过后,天空变得晴朗,但山林中的树木已显得萧索而凄清。这里的“冷落”二字形容了那种深秋时节特有的萧瑟感。
接下来的“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消逝的光阴感到珍惜,在异乡听到蝉鸣声,更增添了一份离愁。这里的“噪”字用得好,既形容了蝉声,也映衬出诗人的心境。
第三句“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描绘了诗人寄宿在偏远的漳浦(今湖南北部),夜泊于简陋的小船之中,离开那美丽的洞庭湖区。这里通过对环境的刻画,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飘零感。
最后,“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则抒发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而感到的无奈和悲凉。在每年的这个时候,看到蝉鸣,不禁让人想起时光易逝,头发渐渐斑白,这种感慨是无法避免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情,展现了一个游子在秋天所特有的凄凉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