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民无语对东君,一雨霶?慰望云。
宣化但期施实惠,劝耕宁复事虚文。
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
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
忧民无语对东君,一雨霶?慰望云。
宣化但期施实惠,劝耕宁复事虚文。
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
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怀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诗人通过忧虑的语气表达了对民众困境的同情,以及希望东方君主能够及时雨露般地给予恩惠,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宣化但期施实惠,劝耕宁复事虚文。" 这两句强调了宣扬教化和期待施行实际惠泽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务农不要迷恋于空泛无用的文字游戏。
"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 这里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农夫扶着竹杖离去的景象,以及隐居之人种植和除草的情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人们对土地的依赖。
最后两句 "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 表达了远方的农夫和织女对于皇帝权力的认识,同时诗人也表露出了自己作为管理者的内疚之情,对于分配土地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平感到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并且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劝农诗。
家传吴越贤王后,郡压潇湘最上游。
三殿从来奉宸扆,一麾今去典方州。
蝉吟高柳隋堤暮,水涨平湖楚泽秋。
入境壶浆填候馆,上官铙吹夹华辀。
山川遍历骚人地,宵旰遐分圣主忧。
应向桑郊停五马,青春太守本风流。
褒博衣冠汉大儒,三千奏牍到宸居。
郎官起草归华省,女史焚香伴直庐。
出守新恩龟顾印,趋朝旧路雉随车。
便分符竹从鸾掖,应有壶浆待隼旟。
赐对移时亲斧扆,随行兼两载图书。
淮南落木摇鞭里,湓浦分风挂席初。
郡阁平窥汉阳树,盘飧频荐武昌鱼。
聚徒南郡传经盛,携妓东山退食馀。
天阙九重悬梦想,江关百战见丘墟。
清曹祖德诗人后,时寄新吟一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