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相之劝农》
《和李相之劝农》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忧民无语对东君,一雨霶?慰望云。

宣化但期施实惠,劝耕宁复事虚文。

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

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gzhīquànnóng
sòng / fèi

yōumínduìdōngjūnpāngtuówèiwàngyún

xuānhuàdànshīshíhuìquàngēngníngshìwén

kànlǎoyìngyǒuyōurénzhízhàngyún

qiānnóngsāngzhīcánlànzhúfēn

翻译
面对忧虑民生的我默默无言,只向春天的东君祈求一场雨
只希望在宣化推广实际的好处,鼓励耕作而非空洞的仪式
已经看到老农拄着藜杖离去,想必还有隐士持杖耕种
千里农田的繁荣显现出皇上的恩德,我深感惭愧,只因分得管理百姓的官职
注释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霶?:形容雨下得大而密集。
实惠:实际的好处,指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虚文:空洞的形式或仪式。
野老:田野上的老人,指农民。
幽人:隐士。
帝力:皇帝的力量或恩惠。
竹符:古代的一种竹制官印,象征权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怀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诗人通过忧虑的语气表达了对民众困境的同情,以及希望东方君主能够及时雨露般地给予恩惠,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宣化但期施实惠,劝耕宁复事虚文。" 这两句强调了宣扬教化和期待施行实际惠泽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务农不要迷恋于空泛无用的文字游戏。

"已看野老扶藜去,应有幽人植杖耘。" 这里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农夫扶着竹杖离去的景象,以及隐居之人种植和除草的情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人们对土地的依赖。

最后两句 "千里农桑知帝力,自惭滥把竹符分。" 表达了远方的农夫和织女对于皇帝权力的认识,同时诗人也表露出了自己作为管理者的内疚之情,对于分配土地时可能出现的不公平感到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并且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劝农诗。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四用韵·其六

活计人知否,无声诗句间。

高低烟树古,来往钓舟閒。

练挂千寻瀑,屏围几座山。

天涯无限景,只仗笔追还。

(0)

新安江上次程南仲韵

石阑斜护崎岖径,村酒频浇磊磈胸。

好是黄山供望眼,白云分出两三峰。

(0)

雪·其五

堆琼积玉遍阶除,个是骚人富贵馀。

莫道得渠无用处,寒窗能映夜观书。

(0)

诗家

松下云根迂菊径,梅边竹外著茆茨。

天教管领閒风月,得句无非妙色丝。

(0)

阁门钱舍人知全州

家传吴越贤王后,郡压潇湘最上游。

三殿从来奉宸扆,一麾今去典方州。

蝉吟高柳隋堤暮,水涨平湖楚泽秋。

入境壶浆填候馆,上官铙吹夹华辀。

山川遍历骚人地,宵旰遐分圣主忧。

应向桑郊停五马,青春太守本风流。

(0)

水部何郎中知鄂州

褒博衣冠汉大儒,三千奏牍到宸居。

郎官起草归华省,女史焚香伴直庐。

出守新恩龟顾印,趋朝旧路雉随车。

便分符竹从鸾掖,应有壶浆待隼旟。

赐对移时亲斧扆,随行兼两载图书。

淮南落木摇鞭里,湓浦分风挂席初。

郡阁平窥汉阳树,盘飧频荐武昌鱼。

聚徒南郡传经盛,携妓东山退食馀。

天阙九重悬梦想,江关百战见丘墟。

清曹祖德诗人后,时寄新吟一起予。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