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采薇,露未晞。夕采薇,风凄凄。
岐山东来墨为缞,大白小白悬两旗。
食周之粟不如蕨与薇。蕨薇虽不饱,应是商山草。
朝采薇,露未晞。夕采薇,风凄凄。
岐山东来墨为缞,大白小白悬两旗。
食周之粟不如蕨与薇。蕨薇虽不饱,应是商山草。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首阳山采集薇菜的日常,清晨露水未干,傍晚风已凄凉。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岐山东来墨为缞”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命运的无常;“大白小白悬两旗”则可能寓意着道德与选择的对立。诗人借薇菜表达了对周朝粮食的不满,转而寻求蕨类植物作为生存的依靠,体现了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最后,“蕨薇虽不饱,应是商山草”一句,既是对薇菜营养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主人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暗示即使生活艰苦,也能像商山四皓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与雄才宏略。
猎取天骄驰卫霍,如使鹰鹯驱雀。
鏖战皋兰,犁庭龙碛,饮至行勋爵。
中华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当日巡行,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
亲总貔貅谈笑看,黠虏心惊胆落。
寄语单于,两君相见,何苦逃沙漠。
英风如在,卓然千古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