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如祖弟二首·其二》
《和如祖弟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

野烟著草绵绵色,江日浮花滟滟明。

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

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

(0)
注释
阴复晴:形容天气变化,一会儿阴一会儿晴。
不堪行:指哪里都适合行走。
野烟著草:野外的烟雾覆盖在草地上。
异乡节物:指异乡的节日景象。
兵戈事:战争之事。
去就轻:离开家乡变得不再沉重。
翻译
绿树丛中黄鹂鸟时隐时现,春风吹过何处不适宜漫步。
野外的烟雾笼罩着草地,色彩朦胧;江面上的日光映照着漂浮的花朵,明亮耀眼。
故乡的消息和书信增添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身处他乡,节日的景象却让人心情更显落寞。
遇到的人都在谈论战事,这时我才意识到离开家乡竟是如此轻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和如祖弟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整体结构紧凑而富有节奏感。

开篇“绿树黄鹂阴复晴,春风何处不堪行。”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绿色的树木和活泼的黄鹂鸟构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而“春风”则是传统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温柔、舒适气息的意象,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给人以无限生的感觉。

接着,“野烟著草绵绵色,江日浮花滟滟明。”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景致。其中“野烟”指的是田间升起的水汽或雾气,它与“著草”的动词结合,营造了一种柔和、连绵的情感。而“江日浮花滟滟明”,则是描写河流上的花瓣随波逐流,光影变化中显得分外明媚。

诗人的情感在“故国音书添梦想,异乡节物减心情。”两句中得到释放。这里,“故国”和“异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远离家乡时的心情困顿。“音书”指的是来自家乡的声音或信件,它们让诗人的梦想更加丰富,而“节物”则是特定时间出现的事物,如春节、元宵等,在异乡时这些节日只能增加诗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逢人尽说兵戈事,始觉如今去就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离别的感慨。在与他人交流中,谈论的往往是战乱带来的痛苦,但诗人却在其中发现了一种超脱,即使面对过去的不堪回首,也能体会到如今相比之下,那些痛苦已经变得轻松了。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鲜明的季节感,又蕴含深厚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忆归

久客念将归,重嗟筋力违。

蘼芜长送客,荷芰未裁衣。

白首贫交少,青山旧业微。

伤心同海燕,懒向画梁飞。

(0)

肇庆李东渠中丞邀游洒然亭次韵二首·其二

崧台今夕是何年,投辖倾杯见此贤。

半亩方塘开罨画,一亭明月共澄鲜。

习池已觉心俱醉,宣室还看席屡前。

勋业古来戎马地,可能无意勒燕然。

(0)

白莲·其三

风清月皎露华凉,深隐花丛暗递香。

寄语玉人休折尽,夜深留伴睡鸳鸯。

(0)

金马寺

东林金马寺,南亭金马关。

往来皆马客,试问谁者贤。

(0)

送徐用先归嘉州

客有归欤叹,言从隐者流。

高议在青琐,吾道付沧洲。

沧洲多故人,夙昔谐幽赏。

啸歌丹崖边,携手紫霞上。

壁津春水生,波浪动江城。

岷岭秋芳落,清音满兰若。

亦知江湖忧,不废登临乐。

迢迢结桂枝,望望阻相思。

殷勤三岁字,惆怅四愁诗。

伊予慕俦侣,暌离分晤语。

何时峨眉云,来作人问雨。

(0)

宿华阳洞

偶过金陵地肺,云中坐对三峰。

折得瑶华独玩,月明归去骑龙。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