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律残兮北风正南,渡梅花之桥兮龙㡛镳镳。
有美君子兮苍梧翠竹,善继善述兮恢韦斋之芳躅。
羌世道之纬繣兮,孰识夫异体而同气。
惟不忘其所由生兮,合群从而一视。
慨垂绝之叮咛兮,欲蜕而理融。
灵人不留兮,将永閟于幽宫。
再歌薤灵之章兮,号万壑之长松。
岁律残兮北风正南,渡梅花之桥兮龙㡛镳镳。
有美君子兮苍梧翠竹,善继善述兮恢韦斋之芳躅。
羌世道之纬繣兮,孰识夫异体而同气。
惟不忘其所由生兮,合群从而一视。
慨垂绝之叮咛兮,欲蜕而理融。
灵人不留兮,将永閟于幽宫。
再歌薤灵之章兮,号万壑之长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徐制参挽歌(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怀念之情和深沉的哀思。
"岁律残兮北风正南,渡梅花之桥兮龙㡛镳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冬天的景象,岁月匆匆,北风依旧,而诗人却要渡过那被称为“梅花之桥”的地方,龙㡛(桥名)上回响着镳镳的声响。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
"有美君子兮苍梧翠竹,善继善述兮恢韦斋之芳躅。" 这两句赞颂了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物,他如同苍梧翠竹般坚贞不屈,善于继承和发扬先人之美好,诗中提到的“恢韦斋”可能是指某种空间或场所,其芳躅(芬芳)代表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美好。
"羌世道之纬繣兮,孰识夫异体而同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智者和圣人的景仰,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精神内核却是一脉相承的。羌世指的是遥远的过去,纬繣可能是比喻用语,表示历史的延续。
"惟不忘其所由生兮,合群从而一视。"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先贤遗风的不忘记忆,以及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里的“所由生”可能是指某种精神源泉或生活环境。
"慨垂绝之叮咛兮,欲蜕而理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希望能够实现和谐统一的愿望。慨垂可能是指愍悯或悲伤的情绪,叮咛则是指教诲或告诫。
"灵人不留兮,将永閟于幽宫。" 这两句描写了诗中所尊崇的人物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其精神将永远封存于那神秘而又宁静的“幽宫”。
"再歌薤灵之章兮,号万壑之长松。"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再次吟咏那些已经逝去的人物和事迹,将他们比喻为坚韧不拔的长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以及精神传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佳景更同民共乐,俊髦皆集盛飞觞。
花随客醉还成句,柳赠人行欲断肠。
斜月上时霞散绮,暖风来处寝凝香。
华年惜过须心赏,富贵丛身逼鬓霜。
武德阴功积在民,既生太姒复生申。
手提将钺虽三世,身到台衡始二人。
膝下龙驹环寿斝,日边凤使捧恩纶。
沙堤筑就朱衣引,富有青春尚四旬。
满目红尘汩没深,谁能世事总无心。
买松野老栽成径,觅竹山僧种满林。
薄酒时斟资道气,好诗频讽涤烦襟。
凤雏光显门庭喜,应笑陶潜责子吟。
明妃如花颜,高出汉宫右。
可怜君王目,但寄丹青手。
寂寂保孤妍,悠悠成伪丑。
坐此嫁穹庐,流落无时回。
无时回,琵琶未阕边笳催。
哀弦流入千家谱,明妃只作阏支舞。
年年犹借南来风,吹得青青一抔土。
君不见汉家嫁得几娉婷,不闻一一琵琶声。
祸起当年娄敬谬,后人独恨毛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