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

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

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ìngshèrénchóufēngshàngrénshānlánzhú
táng / yángyuán

mǎnyuànbīng姿fěntuòcánjīngqīngcuìjìnliánduān
cóngqīnxiānghuǒ

bàojiéfánggòngsuìhán
néngràngfánshēngrènzhēnlàijiějiāngyǐngduìfānglán

fànyún访fǎng西línzhīcǎifèngkàn

翻译
满院的冰清玉洁的竹子已经凋零,一株青翠的竹子靠近窗边。
竹丛自己渴望亲近香火,坚守节操又何妨在寒冬中度过。
它愿意让各种声音自然流淌,也甘愿独自面对芬芳的兰花。
就像范云曾去探访西林寺,这竹子的美必须与彩色的凤凰相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景象,满园冰姿粉箨残,意指春去夏至,花瓣已谢,只剩下几朵残花。"一茎青翠近帘端"则写出了竹子依旧青翠,靠近窗帘,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诗人通过"离丛自欲亲香火"表达了对孤独竹子的怜悯,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抱节何妨共岁寒"则是说,即使在严冬,也不妨碍我们与这孤独的竹子共同经历时光。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中,"能让"二字暗示了诗人对于竹子的赞美和理解,而"繁声"则是指竹风之声。"真籁"一词,则是指竹音的清新与自然。接着,"解将孤影对芳兰"写出了诗人在独自欣赏中,与竹影相伴,对着兰花进行吟咏。

最后两句"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像云中的仙鹤一样,自由地飞翔至远方的西林寺去,欣赏那里的竹子与兰花,并且将它们比作美丽的彩凤,以此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庭院中的孤独竹子,以及诗人与其相处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六首·其二十九

酷暑炎炎何处避,不在镬汤炉炭里。

北窗一枕黑甜馀,细听松风杂流水。

(0)

绝句

寻得桃源可学仙,丹书唯恐凤飞传。

雨收峰顶云归洞,风到池塘月满天。

(0)

再题半峰亭

何名半峰亭,尧峰路之半。

游客趋层崖,斗上多股战。

宝云构兹轩,接引心不倦。

所冀冠盖来,少休松石畔。

雄视金仙居,巍乎倚云汉。

自此更攀缘,须臾跻彼岸。

(0)

游盘塘山后废寺

前生修行来,见山入骨贪。

自昔盛缁流,无处无精蓝。

大风起江头,吹我菊帽簪。

景物日自殊,登顿我所甘。

青红夕阳光,隐约埋空岚。

矮松冷尘屋,暗灯明破龛。

好月亦爱人,离云印寒潭。

诗壁不待题,禅偈不在谈。

还须蜕浮尘,投林结莎庵。

平安火一烽,愁可宽江南。

(0)

春游·其三

日日步春去,偶值江色晴。

杨柳翠频蹙,不管黄鹂声。

归栖官屋寒,月暗灯不明。

独坐想游衍,西湖无限情。

(0)

橘花

对花怀母望云心,不见围棋隐者寻。

晚径风清香更醉,小亭月满艳能侵。

千林翠幄千英雪,一点琼苞一颗金。

莫问封侯惟问酒,泛杯摘蕊寄情深。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