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风逆沈鱼唱,松疏露鹤身。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风逆沈鱼唱,松疏露鹤身。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竟夕凭虚槛,何当兴叹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靠着空寂的栏杆,常常发出叹息。这里的“虚槛”象征着一种隔绝与超脱,诗人似乎在通过这种环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往来人自老,今古月常新。" 这两句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人生易老,但自然界的景象却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时光流转的感叹,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永恒与变迁之间关系的思考。
"风逆沈鱼唱,松疏露鹤身。" 这两句写景,通过风的逆境中鱼儿的歌唱,以及松间露出的鹤影,描绘了一种清幽、宁静的山林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无眠钟又动,几客在迷津。"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夜晚无眠之时,寺庙里的钟声再次响起,而行者却在迷茫中前进。这不仅是对夜晚孤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泰山出青云,天半苍然独。
梁宋暨东溟,万里环其足。
阴嶂走济南,云涛尚奔蹙。
势尽居益高,堑断无陂麓。
振衣斗直上,陟磴逾援木。
落叶下泺泉,秋风散海曲。
一卷华不注,拖云点青绿。
犹见山花开,顾绝栖鸟躅。
高寒不可留,归来泛秋菊。
晨兴自江上,踰岭走钟山。
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
初日照宫阙,隐映城郭间。
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流转虽不居,咫尺犹天颜。
喜会牧马收,冈峦乍清閒。
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伫期龙虎气,得与春光还。
复想在宥初,苍生愿重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