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庭霭曙色,宵衣戒晏朝。
恭已敕庶几,畴咨觐百僚。
际和转忧盛,知近讵达遥。
察察匪为明,熙熙或致骄。
惠民诏屡逮,毋乃屯其膏。
求贤念辄廑,或则虚名要。
孜孜敢怠荒,目蒿思亦焦。
所希万方逸,遑惜一已劳。
明庭霭曙色,宵衣戒晏朝。
恭已敕庶几,畴咨觐百僚。
际和转忧盛,知近讵达遥。
察察匪为明,熙熙或致骄。
惠民诏屡逮,毋乃屯其膏。
求贤念辄廑,或则虚名要。
孜孜敢怠荒,目蒿思亦焦。
所希万方逸,遑惜一已劳。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清晨处理政务的情景。首句“明庭霭曙色”描绘了清晨宫廷的景象,晨光初照,一片宁静祥和。接着“宵衣戒晏朝”则展现了皇帝勤勉治国的形象,即使在夜晚也要准备第二天的政务。
“恭已敕庶几,畴咨觐百僚”表达了皇帝对臣民的尊重与关怀,他亲自审阅政务,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并接见百官。接下来的“际和转忧盛,知近讵达遥”则体现了皇帝对国家盛衰的忧虑,以及对内外事务的全面关注。
“察察匪为明,熙熙或致骄”通过对比,强调了明察秋毫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自己和他人,过于和煦的氛围可能导致骄傲自满。后半部分“惠民诏屡逮,毋乃屯其膏”表达了皇帝对民生的关注,频繁发布惠民政令,但又担心这些政策是否真正惠及百姓。
“求贤念辄廑,或则虚名要”体现了皇帝对人才的渴求,但同时警惕那些徒有虚名的人。最后“孜孜敢怠荒,目蒿思亦焦”表达了皇帝对自己不懈努力的肯定,即使身心俱疲也绝不放松,对国家的忧虑如同眼中长出的刺,时刻提醒着他。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勤政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在治理国家时的深思熟虑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濂溪本一水,分派来吴门。
汪洋千载间,鼻祖又耳孙。
多君振先烈,诗书久燖温。
上□孔孟心,下究性理根。
文章一挥洒,日露先吐吞。
清风忽播扬,声名满乾坤。
兹登古稀年,体健目不昏。
仲春遇华诞,设燕开酒樽。
淑景致和气,馨香送兰荪。
宾朋共称贺,词正道谊存。
人生岂偶然,总沐上帝恩。
期颐享遐算,仁寿见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