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蓼渚暮芦江,自有沙鸥伴醉翁。
尘世里,一浮萍,不著羊裘动客星。
朝辞蓼渚暮芦江,自有沙鸥伴醉翁。
尘世里,一浮萍,不著羊裘动客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父的生活景象。"朝辞蓼渚暮芦江",寥寥几字便勾勒出渔父早出晚归,与自然为伴的生活轨迹,从早晨的蓼渚出发,傍晚停泊在芦苇丛生的江边。"自有沙鸥伴醉翁",以沙鸥为友,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渔父的孤独但自在,仿佛连鸥鸟也为他的洒脱所吸引。
"尘世里,一浮萍"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暗示他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如同无根浮萍,超然物外。"不著羊裘动客星","羊裘"典故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指屈原拒绝世俗,不愿为官。这里渔父自比,表示他宁愿像屈原那样保持独立,也不愿在尘世中追逐名利,如同不动的客星,静观世事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元末明初刘基的隐士情怀。
昔闻仙子宅,今幸过琳宫。
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
翠云升送雨,白鹤舞凌风。
好景游归晚,箫声缥缈中。
与君昔并丹阳船,形容惘怆俱可怜。
自说宅囿及百年,藏三小山出云烟。
土伯小庙自题扁,持照清池分丑妍。
吁嗟先君方下世,侄子卖半相炒煎。
出寻方伯待救护,与我密者才万钱。
是身灾疢恐凋谢,语未脱口吁皇天。
那知君今亦逝川,洪崖白石梦杳然,竟从他姓改受廛。
呜呼,朱君无归,归来但见空屋椽,入抱山骨于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