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初生月,挂我高楼傍。
常时照欢影,今夕流悲光。
悲光正徘徊,怅望相思台。
凉沾露襟湿,爽透风帏开。
丝虫绕阶缉,火萤穿箔来。
更添漏水咽,膏减缸花催。
庄休歌不发,潘仁心巳摧。
商陵别鹄怨,梁树栖乌哀。
未抵此时恨,长啸独难裁。
纤纤初生月,挂我高楼傍。
常时照欢影,今夕流悲光。
悲光正徘徊,怅望相思台。
凉沾露襟湿,爽透风帏开。
丝虫绕阶缉,火萤穿箔来。
更添漏水咽,膏减缸花催。
庄休歌不发,潘仁心巳摧。
商陵别鹄怨,梁树栖乌哀。
未抵此时恨,长啸独难裁。
这首明代杨慎的《九月三日见新月》描绘了诗人对新月升起时的独特感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从初升的喜悦到深夜的悲凉,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思念之情。"纤纤初生月"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娇小清新,"常时照欢影,今夕流悲光"则暗示了今夜月色带来的不同情绪。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凉沾露襟湿,爽透风帏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和内心的波动。
诗人观察到昆虫在月光下活动,"丝虫绕阶缉,火萤穿箔来",增添了夜晚的生动画面。"漏水咽"与"膏减缸花催"则寓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奈。"庄休歌不发,潘仁心已摧"借用典故表达哀伤,"商陵别鹄怨,梁树栖乌哀"借鸟鸣声抒发离愁,最后以"未抵此时恨,长啸独难裁"直抒胸臆,表达了难以言表的深沉哀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新月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四见重阳矣。怅悲秋、他乡何处?登山临水。
为问诸公高宴会,遍插茱萸有几。
何必学、牛山掩涕。
我忆楞伽湖畔路,是少年、行乐尝过此。
吟一句,满城雨。追寻昨梦依然耳。
惊回头、歌台舞榭,半成蒿里。
戏马龙山今在否,争甚英雄竖子。
谁保得、古而无死。
但趁清秋风日美,酹黄花、侧帽斜阳里。
怕转盼,寒沙起。
尚书堂上,忽鸾飞凤舞、花枝分亚。
起剔银灯相视笑,认得米家书画。
木偶儿郎,弓腰仕女,游戏无真假。
针神妙手,恰从阿堵传写。
正是月满千街,星移万点,天放元宵夜。
遥想汉宫传蜡烛,光照彩楼缥瓦。
玉漏停催,琼箫慢弄,暂醉珠帘下。
燕台胜景,剪灯重谱新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