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三日见新月》
《九月三日见新月》全文
明 / 杨慎   形式: 古风

纤纤初生月,挂我高楼傍。

常时照欢影,今夕流悲光。

悲光正徘徊,怅望相思台。

凉沾露襟湿,爽透风帏开。

丝虫绕阶缉,火萤穿箔来。

更添漏水咽,膏减缸花催。

庄休歌不发,潘仁心巳摧。

商陵别鹄怨,梁树栖乌哀。

未抵此时恨,长啸独难裁。

(0)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九月三日见新月》描绘了诗人对新月升起时的独特感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从初升的喜悦到深夜的悲凉,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思念之情。"纤纤初生月"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娇小清新,"常时照欢影,今夕流悲光"则暗示了今夜月色带来的不同情绪。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凉沾露襟湿,爽透风帏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和内心的波动。

诗人观察到昆虫在月光下活动,"丝虫绕阶缉,火萤穿箔来",增添了夜晚的生动画面。"漏水咽"与"膏减缸花催"则寓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奈。"庄休歌不发,潘仁心已摧"借用典故表达哀伤,"商陵别鹄怨,梁树栖乌哀"借鸟鸣声抒发离愁,最后以"未抵此时恨,长啸独难裁"直抒胸臆,表达了难以言表的深沉哀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新月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杨慎

杨慎
朝代:明   字:用修   号:升庵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生辰:1488~1559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猜你喜欢

山花子.秋晚

黄蝶寻花褪薄衣,槐阴吹老漏斜晖。

红枣挂枝秋已熟,打应稀。

不断雁声和月叫,重惊鸦宿带霜飞。

田有香粳园有菊,几时归。

(0)

镜中人·其二别绪

绿杨花,乌桕树。日日门前来去。

别后浮踪无据,梦绕西陵渡。

是处乱山啼杜宇,黄檗难言心已苦。

疑煞楚云和楚雨,悔被诗情误。

(0)

醉太平·其二吴兴

空亭鹤雏,空床蠹鱼。诗瓢酒盏茶炉,是湖中薄书。

郎真漫乎,翁真醉欤。樊川逸少眉苏,结烟波钓徒。

(0)

江南春.春情

情脉脉,恨依依。烟归花影直,风到柳条知。

红闺春尽无人觉,鹦鹉笼香睡欲痴。

(0)

贺新郎·其十九日再和

四见重阳矣。怅悲秋、他乡何处?登山临水。

为问诸公高宴会,遍插茱萸有几。

何必学、牛山掩涕。

我忆楞伽湖畔路,是少年、行乐尝过此。

吟一句,满城雨。追寻昨梦依然耳。

惊回头、歌台舞榭,半成蒿里。

戏马龙山今在否,争甚英雄竖子。

谁保得、古而无死。

但趁清秋风日美,酹黄花、侧帽斜阳里。

怕转盼,寒沙起。

(0)

念奴娇·其十咏米家灯和其年韵

尚书堂上,忽鸾飞凤舞、花枝分亚。

起剔银灯相视笑,认得米家书画。

木偶儿郎,弓腰仕女,游戏无真假。

针神妙手,恰从阿堵传写。

正是月满千街,星移万点,天放元宵夜。

遥想汉宫传蜡烛,光照彩楼缥瓦。

玉漏停催,琼箫慢弄,暂醉珠帘下。

燕台胜景,剪灯重谱新话。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